-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微课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国际微课现状
在国外,“微课程”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于2008年秋首创的。他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在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他提出了建设微课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师徒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分组;设计能够知道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而在逐渐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微课程”研究取向完全不同,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00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频道开播后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资源的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可汗学院与TEDEd为代表的微型网格教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在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的在于教育方面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研究取向不同,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有的只是针对于老师,有的针对学生,有的两者都针对。还有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
二、国内微课现状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升华了微课程的概念:Penrose的微课概念实质上改变了网络课程教学形式,但并没有考虑到资源的“活性”,即微课程是否同传统的开放教育资源一样面临着低利用率的问题,而胡铁生认为只有那些满足教师与学生需求,并且具有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才具有活性,能够提高微课程的资源利用率。
国内有许多高校老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学者进行了研究“微型课程”“微课”等不同提法,对研究的范围以及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
根据这些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人员根据实践,探究“微型课程”的意义。如广东省于2010年建设“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在认真分析教师、学生对名师课堂的需求后,确定名师网络课程的内容;从2007年以来,在许多网站开设了公开课,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通过名师讲堂,将各国精粹课堂放到网站上,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知识。
在近几年,因为流媒体的发展,许多“微”的东西尽相出现,让我们认识到微课程不仅随着智能手机、手持移动数码产品的普及而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微课渗透到高校的一线课堂中,影响着学生以及老师的学习教授方式。
三、总结
微课程作为现在“流媒体”时代的一个产物,对于改良有利于让更多人了解到开设微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更加深入了解以及应用微课程;体会到微课程的意义所在,对于探究如何推广高校中的微课程和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导向作用;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现高校微课程的存在状况、微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学生对微课程的了解程度等,方便我们提出对高校学习制度的改革、老师的上课方式的改良以及微课程的改进等。此外,通过调查资料以及结果,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对教师在实践中的应用有着引导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