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pptx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前言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varian endometrioid carcinoma,OEC)是原发于卵巢的上皮-间质源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占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的10%~20%,与原发子宫内膜样癌具有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发病率仅次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常伴有子宫内膜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及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相关。本共识从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指导OEC的规范化诊治与全程化管理。 流行病学特点妊娠期合并卵巢癌病例中,OEC占10.5%。我国的一项回顾研究显示,50岁以下OEC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增加约1.02%),≥50岁OEC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每年下降8.01%),提示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OEC发病年龄为40~50岁,平均发病年龄较HGSOC低,发病年龄具有地域差异。国外研究表明,OEC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国内报道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多项研究表明,OEC与EMs有显著的相关性。妊娠次数、绝经年龄、输卵管结扎和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也与OEC的发生密切相关。 病理学特征2020年第5版《WHO女性生殖肿瘤分类》将卵巢的子宫内膜样肿瘤分为良性(囊肿、囊腺瘤、腺纤维瘤)、交界性(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非典型增殖性子宫内膜样肿瘤)及恶性(OEC),并将2014年第4版中的卵巢浆-黏液性癌划归为OEC。1、大体特征OEC通常是单侧性,体积较大(平均11 cm),表面可光滑,切面多为实性和囊状,可伴有广泛的出血或坏死。如继发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肿瘤可突入到充满陈旧性血液的囊肿腔,呈息肉样结节。 病理学特征2、组织形态学OEC镜下观察通常表现为腺体融合、背靠背排列,细胞呈内膜上皮样,腺体腔缘光滑。细胞核圆或卵圆形,染色质开放,细胞为轻中度异型。常见鳞状上皮化生,有时可见黏液分化、分泌样改变、性索样分化、梭形细胞等,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与预后无明显关联。3、免疫组化Wilms肿瘤基因(WT-1)、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ER/PR)和p53是辅助诊断OEC的免疫组化指标,OEC多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大部分p53呈野生型表达、WT-1阴性,PAX8阳性,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可阳性,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多为阴性。推荐意见:OEC巨检多为囊实性,囊实性成分比例不同。镜下细胞形态多样。WT-1、ER/PR和p53是OEC常用的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常见ER/PR(+)、大部分WT-1阴性、p53野生型表达、PAX8阳性、Napsin A阴性、部分HNF1β(+)(推荐级别:2A类)。 分子生物学特征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OEC常见的分子突变包括CTNNB1、PTEN基因突变以及微卫星不稳定(MSI)。dMMR或POLE突变(15%)、HRD(19%)、BRCA1/2突变(6%)及PIK3CA突变(31%)。在疾病早期出现的分子突变可为OEC早期诊断提供依据。OEC也可以进行类似子宫体子宫内膜样癌的分子分型,其中POLE超突变型(5%)、错配修复蛋白缺陷型(MMRd型)(13%)、TP53突变型(9%~13%)和无特异性分子改变型(NSMP,69%~73%)。推荐意见:疾病早期所表达的CTNNB1、PTEN、MSI分子改变,有望成为早期诊断OEC的标志物。有条件时推荐进行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推荐级别:2A类)。 临床特征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早期OEC常无明显症状。疾病进展后,OEC常见临床可表现为盆腔疼痛(52.9%)、胃肠道症状(41.6%)、可触摸肿块(40.3%)、腹胀(39.4%)、阴道流血(19.9%)以及痛经(18.1%)等。多发生于单侧卵巢(79%~87%)。2、伴发疾病:OEC常与子宫内膜相关疾病同时发现,例如EMs与子宫内膜癌。OEC常伴发EMs,合并EMs者多为年轻患者,诊断时多为早期,有明确的EMs病史,患者存在发病年龄早、持续病变、处于绝经期;合并肥胖、阴道不规则流血、不孕、子宫肌瘤、甲状腺疾病、病灶固定且直径>8 cm、生长迅速及病灶呈多灶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或雌激素水平高,均应考虑EMs恶变可能。其次,约10%~20%的患者伴发子宫内膜癌。 临床特征3、实验室检查80%以上的OEC患者血清CA125升高,血清CA125水平与腹水量有关,合并EMs的OEC患者CA125水平低于不合并EMs者。CA125与OEC分子亚型相关,60%的MMR异常组术前CA125值低于140 kU/L,65.1%的MMR正

文档评论(0)

医学类PPT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医学类临床演讲PPT定制,作为一名数十年一线临床工作者,对各个临床科室的热点内容均有所关注与钻研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9日上传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