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项目1 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 任务1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pptx

项目1 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 任务1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学 习 目 标 熟悉联锁的发展历程。 熟悉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功能和技术特征。 熟悉国内计算机联锁研制单位。 1.联锁设备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联锁设备 目前主要是集中联锁,集中联锁用电气的方法集中控制和监督全站的道岔、进路和信号机,并实现它们之间的联锁。 有继电集中联锁、计算机联锁两大类。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1.联锁设备 用继电器组成的电路来进行控制并实现联锁的设备简称继电集中联锁。用计算机完成联锁及控制功能称为计算机联锁。 城市轨道交通联锁设备早期采用继电集中联锁,现在多采用计算机联锁。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1.联锁设备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1.联锁设备 计算机联锁接口的选用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1.联锁设备 继电接口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电子接口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联锁制式选用 计算机联锁目前有国产和引进,首当考虑国产,因为国产的任何技术不亚于引进,运行维修经验丰富,售后好,价格低。国产的计算机联锁冗余结构有二乘二取二、双机热备和三取二,尽量采用二乘二取二。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1.联锁设备 2.计算机联锁的技术特征 1 2 利用计算机对车站值班员的操作命令和现场监控设备的表示信息进行逻辑运算后,完成对信号机、道岔及进路的联锁和控制。 采用积木式的模块化软件和硬件结构,便于站场变更,并容易实现故障控制、分析等功能。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2.计算机联锁的技术特征 3 4 计算机发出的控制信息和现场发回的表示信息,均能由传输通道串行传送,可节省大量的干线电缆,并使采用光缆传输成为可能。 用屏幕显示代替继电联锁的表示盘,大大缩小了体积,简化了结构,不但方便使用,还可根据需要多台并机使用。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3.计算机联锁的功能 联锁控制功能 联锁 功能 显示功能 进路控制;信号开放、关闭; 道岔单独操作、锁闭、解锁。 ①站场基本图形显示;②现场信号设备状态显示;③值班员按压按钮动作的确认显示;④联锁系统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显示;⑤时钟显示、汉字提示等。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记录存储和故障检测与诊断功能 ①系统可按时间顺序自动记录和存储值班员按钮操作情况、现场设备动作情况和行车作业情况;②提供图像再现功能;③实现进路存储和自动办理;④具有集中检测和报警功能。 语音提示功能 具有通过语音或音响在控制台播放提示信息的能力。 结合功能 利用标准化通信接口板,网络接口板,可以直接与现代化信息处理系统相联结进行数据交换。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3.计算机联锁的功能 4.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 首先是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究。1978年瑞典ABB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套计算机联锁系统EBILOCK首先在歌德堡站成功投入使用。 后来德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奥地利等一些发达国家也陆续地使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到了90年代,不少国家已开始大面积推广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制工作是从80年代在一些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相继开始的。 1984年,通信信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研制生产出了国内第一个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并成功的应用于地方铁路,填补了我国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的空白。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4.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自主研发:DS6-30、TYJL-I、TYJL-II、DS6-11、JD-1A、TYJL-2000、CIS-1、TYJL-III 全套引进: SSI、VPI、K5、ACC、SIMENS-W、EBILOCK850 引进核心硬件进行系统集成:TYJL-TR9、DS6-20、DS6-K5B、EI32-JD、TYJL-ECC、TYJL-ADX 现阶段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4.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发展概况 1984年元月,铁道部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的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DS-30设备,安装在南京梅山铁矿井下进行试验,并于1984年7月通过了冶金部科技司和铁道部电务局的联合技术鉴定。1986年太钢配料站开通。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所研制的TYJL-I型驼峰编组场尾部微机联锁系统作为国家级科研项目于1989年末通过鉴定,并在郑州北编组站使用,这是计算机联锁系统应用于国家铁路的开始。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自主研发阶段 铁科院通号所研制的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于1993年又在拉滨线(南起吉林省蛟河市拉法镇,北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站开通。我国第一个双机热备计算机联锁系统。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自主研发阶段 通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的DS6-1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于1994年在浦口交通站安装计算机联锁,至此,我国铁路开始在铁路干线采用计算机联锁系统。 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