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第1页/共35页
2
绪 言
一、概述: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2页/共35页
3
二、针灸学的特点:
1.适应症广,疗效独特
2.操作方便,经济安全
3.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第3页/共35页
4
三、学习目的要求
1. 首先学好经络学说,歌诀要背诵记忆。
2.实践,掌握腧穴部位、取穴要准确,手法得当,诊断明确,则可提高疗效。
第4页/共35页
5
3.掌握针法、灸法的具体操作,针刺的补泻手法,练好指力。
4.认真学习处方配穴,掌握取穴原则,循经取穴,辨证取穴
第5页/共35页
6
五、参考书籍
1.《灵枢经校注》(河北医学院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2.《甲乙经校注》(山东中医学院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
3.《针灸大成》(《校释》黑龙江祖国医学研究所)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
4.《针灸学》(南京中医学校)1957年版。
5.《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1975年修订。
6.《针灸学简编》(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980年版。
第6页/共35页
7
二 .针灸学发展简史
针灸的起源
古代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称为“砭石”。(新石器时代遗址)
《说文》:“砭,以石治病也。”
灸法来源于我国北部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火的应用,为灸法提供了依据。(旧石器时代晚期)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仰韶文化时期,畜牧业比较发达,广泛饲养牛羊等有角动物,与拔罐疗法的创造有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晚期)
第7页/共35页
8
1.针灸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应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第8页/共35页
9
2.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黄帝内经》: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这总结,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难经》:使针灸基础理论更加系统和全面。
第9页/共35页
10
3. 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收349穴。是继《内经》以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第10页/共35页
11
纵观我国一千多年来的众多针灸学家,在针灸学术上的成就和建树,无不导源于《内经》《难经》《甲乙经》,无不是对三书内容的补充和发挥。这三书是针灸学共同的学术渊源和理论基础,在针灸学上的成就及影响最为深远。
第11页/共35页
12
针灸学派辈出,针灸理论更加完善
唐 孙思邈《千金方》:绘制五色“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首创阿是穴和指寸法。
唐 王焘《外台秘要》:为灸法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宋 王惟一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刻于石碑供人拓印。以后又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模型,供学习和考试。促进了经络腧穴理论知识的统一和针灸学的发展。
第12页/共35页
13
南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既遵黄帝明堂,又重实践经验,包括民间经验。
元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
明 杨继州《针灸大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以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第13页/共35页
14
4.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
清 吴谦等《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决》:歌图并茂,为清太医院学生必修内容。
清 李学川《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列出了361个经穴。
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著《中国针灸学》,他除了继承古代针灸学术以外,开创了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尝试,成为近代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
第14页/共35页
15
5.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现代针灸学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认真发掘古代针灸学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
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整理针灸学基础知识,观察针灸适应症,用现代论著方法阐述针灸学术体系。
第15页/共35页
16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专题深入地总结古代针灸文献,比较广泛的一种病一种病地进行针灸临床总结,并开展实验研究和针刺对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研究针灸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