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看.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看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 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 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中语文文言 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考点 知识点总结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 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 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 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 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例释 1.但 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 “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 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②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B.表 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论语。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 (《论语。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3.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 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 !(《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4.何 ①疑问代词: 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 往?( 《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 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 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5.乎 ①语气词: 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 “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 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 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 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③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 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 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副词: 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 “也 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 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7.乃 ①代词 :第二人称 代词 ,相 当于 “你 ”“你 的”“你 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 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其 ①代词: 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 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