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诵读体悟,探究孤鸿形象。
二、知人论世,体会词人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三、比较阅读,感受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其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元丰六年夜游承天寺的苏轼吗?那个空明澄澈的月夜留下了初到黄州时苏轼的身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同一时期的一首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导入,勾连起新知与旧识。本词与《记承天寺夜游》同属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复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处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诵读感悟
(一)教师范读,学生聆听。
(二)学生散读,初步感知。
设计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诵读,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初步理解词意、把握节奏,同时也希望带领学生进入词的情境中去。
三、探究孤鸿
(一)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所吟咏的对象是什么?预设:“孤鸿”。
(二)孤鸿的“孤”体现在哪里?结合具体词句分析。预设:
1.处境之“孤”:“缥缈孤鸿影”可以看出“孤鸿”飘零失群、孤独无依。(生齐读:“缥缈孤鸿影”)
2.心理之“孤”:“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可以看出孤鸿惊恐不已,心怀幽怨,却无人知晓。(生齐读:“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三)孤鸿出现的环境有什么特点?“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预设:寂寞清冷。(指名读“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设计说明:抓住本词吟咏的对象——“孤鸿”入手,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从“孤鸿”的处境和心理等角度探究孤鸿的形象,环境描写更衬托孤鸿之“孤”。从这一环节的学习中,由探究孤鸿形象为下面解读幽人形象的环节做好铺垫。
四、解读幽人
(一)在这寂寞清冷的月夜中,形单影只的仅仅是孤鸿吗?预设:还有“幽人”。(生齐读:“谁见幽人独往来”)
(二)“幽人”是幽居之人,也就是词人苏轼。“孤鸿”和苏轼之间是什么关系?预设:“孤鸿”就是苏轼自己。
(三)(课件出示背景“乌台诗案”)孤鸿失群,幽人失志。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免死被贬,惊魂未定的其实是苏轼自己。“恨”意为遗憾不满,苏轼为什么而遗憾不满呢?
预设:
1.没有知己与他志同道合而遗憾。
2.因莫须有的罪名获罪而愤懑不平。
3.(课件出示背景材料:“苏轼思想”)苏轼受儒家思想影响,是要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但他被贬黄州,无法实现理想抱负,因此感到非常遗憾。(生齐读:“有恨无人省”)
设计说明:本环节由“孤鸿”形象引到“幽人”形象,孤鸿即幽人,因此“有恨无人省”的“恨”也是幽人的心理。所谓知人论世,通过补充“苏轼思想”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恨”的多重意蕴,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
五、走进苏轼
(一)即使处境悲凉,心中幽怨,孤鸿却不栖寒枝,独宿沙洲。孤鸿具有怎样的品质?
预设:孤傲、高洁。
(二)可是鸿本身就是不栖息在树枝,只栖息在平原上的,这是它们的习性。这里苏轼却写孤鸿有意而为之,这是为何?
预设:“寒枝”感觉就像冰冷黑暗的官场,凸显出苏轼像孤鸿一样坚持操守,志趣高洁。苏轼以孤鸿为喻,托物咏怀。即使被贬漂泊无定,即使内心幽怨无人理解,但他仍然坚持操守,更加凸显了他心境的孤独与志趣的高洁,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生齐读全词)
(三)(课件出示黄州后期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对比《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的心境有什么变化?
预设:《卜算子》中苏轼的心境略显孤独悲凉,而《定风波》中苏轼的心境更加旷达乐观。
设计说明:通过“孤鸿”与“幽人”形象的迁移,更进一步读懂苏轼高洁的志趣,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并了解本词的手法——托物咏怀。再将苏轼同一时期两首词作进行对比阅读,体会苏轼的心境变化,感受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课堂总结
读词更是读人。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贬谪之人无数,唯有苏轼无论处于何种逆境,都能从容面对。苏轼这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士大夫的一身傲骨与豁达的胸怀,希望同学们也能从他身上汲取力量,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板书设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飘零 孤独(处境)
孤鸿 惊恐 幽恨(心理) 幽人(苏轼)
孤傲 高洁(志趣)
教学反思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初到黄州时所作,八年级上册学生学习过苏轼同一时期的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所以在这次的教学中主要通过旧知导入,在多种形式的诵读基础上,力求通过“探究孤鸿、解读幽人、走进苏轼”的环节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15课《故乡》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21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