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业知识 孔子的处世之道.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的处世之道 处世理想:崇尚周礼,建立安定有序的社会 孔子认为其所处的社会“天下无道”“礼乐崩坏”,具体表现为“僭越”现象层出不穷。比如,身为大夫的季氏却以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于庭,孔子感叹:“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身处乱世而思变,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克己复礼”以改变这一局面。他崇尚周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周礼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以及上下等级的秩序规定、尊卑长幼的道德伦理规范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遵循礼可以求得社会和谐。所以孔子教导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当然,建立安定有序的社会仅靠“复礼”是不够的。孔子在设计以“礼”治理乱世蓝图的同时,还强调“以德为政”,这就涉及前几期总结过的孔子的政治思想,这里就不赘述了。 处世态度: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一生孜孜以求治国之道,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屡屡碰壁,但他并未因此消沉放弃。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荷蒉者听出了孔子通过击磬传达的心声,说出了“深则厉,浅则揭”这样富含哲理的话,他认为孔子不必固守自己的理想,要通权达变。虽然无法辩驳,但孔子还是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待贾者也”,因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面对强大的社会势力,个人的力量渺小微弱,抗争无济于事甚至会招来祸患,妥协则心不甘,于是长沮、桀溺选择避世,“耦而耕”,图个清静自在。他们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劝导孔子及其弟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必与世抗争。佯狂避世的楚狂接舆道出了这样做的原因:“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当然知道这难以挽回的社会局势和个人的弱势,但避世不是他的性格:“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没有选择隐居避世来独善其身,而是选择了积极入世,明知理想很难实现,同志者很少,同情者不多,且常常受到社会的误解和排挤,但他怀着“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的信念,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处世原则:秉持中庸,坚守和而不同 孔子一生,门生众多,游历丰富,社交甚广,“中庸”是其处世所秉持的原则。 子贡曾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好,孔子答道:“师也过,商也不及。”继而又说:“过犹不及。”既然子张做得过头,子夏做得不够,那么两人都有问题,“过”与“不及”是一样的,这告诉我们做事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许多人把“中庸”理解为“折中”,这有违孔子本意。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孔子称“乡人皆好之”的好好先生为“乡原”,并恨恨地说:“乡原,德之贼也。”可见,孔子的“中庸”是有原则的,不是简单地和稀泥、避矛盾。“君子和而不同”,孔子主张的“中庸”是追求不同事物之间的平和协调,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持适当的态度对待人们的感情和行为,比如“以直报怨”。 中庸之道应该如何施行呢?以与人交往为例,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以“义”为纽带和桥梁,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样,人们才会各守本分,社会才会和谐。“无适也,无莫也”就是对中庸之道的诠释。 可见,“中庸”就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把握对立的两端,不以其中任何一端行事,权衡后以用其中,主张稳健;符合常道,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练一练】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孟子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1) 前两则材料中蕴含的儒家思想是 ,践行这种思想的准则是 。 (2) 综合这三则材料,简析“乡原”和“君子”的品行。 2. 陈成子弒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弒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要归纳孔子所处的社会环境。 (2)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处世态度。 【参考答案】 1. (1) 中庸之道 义(“道义”“仁义”也可) (2) “乡原”表面上忠厚老实,实则不讲原则;貌似中庸,实则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