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玉米弯孢菌叶斑病.docVIP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玉米弯孢菌叶斑病.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Corn Curvalaria Leaf Spot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拟眼斑病、黑霉病,过去一直危害很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黄早4为亲本玉米杂交种的扩大种植,该病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北京、天津等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1994年北京种植西玉3号,发生弯孢霉叶斑病,减产20%~30%;1996年辽宁绥中县,1.8万公顷玉米发生弯孢霉叶斑病,减产粮食800万kg。弯孢霉叶斑病在玉米抽雄后扩展蔓延迅速,严重植株,叶片布满病斑,甚至干枯,对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病斑初为水浸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之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形状和大小因品种抗性分为3类:①抗病型病斑(R):病斑小,1~2mm,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淡褐色,边缘无褐色环带或环带很细,最外围具狭细的半透明晕圈,以唐玉5为典型代表;②中间型病斑(M):病斑小,1~2mm,圆形、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淡褐色,边缘有较明显的褐色环带,最外围具明显的褪绿晕圈,以E28为典型代表;③感病型病斑(S):病斑较大,长2~5mm,宽1~2mm,圆形、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苍白色或黄褐色有较宽的褐色环带,最外围具较宽的半透明黄色晕圈,有时多个斑点可沿叶脉纵向汇合而形成大斑,最大的可达10mm,甚至整叶枯死。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有时极易与玉米灰斑病混淆。前者病斑黄色,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扩展常受叶脉限制;后者病斑灰色,多为长条状,病斑扩展一般不受叶脉限制。 病原 病原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和不等弯孢霉C.inaeguacis, 属半知菌亚门弯孢霉属。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根丛生,暗褐色,不分枝,有隔,顶部多呈屈膝状,大小70~270μm×2~4μm,顶端和侧面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淡褐色、灰褐色,棍棒形或椭圆形,少数呈“Y”型,向一端弯曲,多数分生孢子为3个隔膜4个细胞结构,中间两个细胞膨大,暗褐色,从基部向上数第三个细胞最大,两端细胞较小,大小为19~30μm×8~19μm,淡褐色。 病菌生长最适温为28~32℃,对pH值适应范围广。其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的湿度为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 病菌在活体外可以产生致病毒素,毒素在离体玉米叶片上可产生典型病害症状,毒素还可抑制玉米种子根的伸长,是一种对热稳定化合物。 发生规律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靠近村头或秸秆垛的玉米植株首先发病,且发生严重,说明玉米秸秆所带病原菌是第二年玉米田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病菌也可危害水稻、高粱及禾本科杂草等,田间带菌杂草也是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之一。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到田间玉米叶片上,在有水膜的情况下,分生孢子萌发侵入,约经7~10天即可表现症状,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病条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对温度的要求类似于玉米小斑病,为喜高温高湿的病害。玉米拔节和抽雄期正值7月上旬雨季,高温多雨的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该病又属成株期病害,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减弱,表现在苗期抗性较强,13叶期最感病。在华北地区,田间发病始于7月底至8月初,发病高峰期在玉米抽雄后,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由于该病潜育期短(2~3天),7~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短期内侵染源急剧增加,如遇高温、高湿,则在8月下旬导致田间病害流行。此外,低洼积水田和连作田发病较重。 病害控制 此病的防治策略应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经过抗病性鉴定,目前在田间发病较轻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有:农大108、郑单14、高油115、CN95、CN165、亲试04、农大951、京垦109、中玉4号、中玉5号、中单120、京育2、中原单32、掖单12号、新黄单85-1、丹玉13号、掖单2号、新单15号、郑单7号、商单3号、沈试29、沈试30、丹418、丹3034、锦试2号;发病较重的有:掖单13号、齐101、黄早4、西玉3号、怀玉1号、丹玉20号、沈单7号、鲁单8号、京早10号、试1243、京育3号和京单12号等。此外,应广泛收集抗病种质资源,积极培育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越冬菌源 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前期施足底肥,后期适时追肥,防止脱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侵染来源。 3.药剂防治 由于目前缺少抗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