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葡萄霜霉病.docVIP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葡萄霜霉病.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葡萄霜霉病 Grape Downy Mildew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除高温干旱地区外,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1834年在美国的野葡萄中发现,1848年首次描述其病原菌,我国1899年最早记载。该病严重流行时,叶片焦枯早落,枝梢扭曲畸形,果实瘦化酸涩,对树势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叶正面形成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叶背产生白色的霜霉状物。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正面产生半透明油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随后渐渐变成淡绿色至黄褐色的多角形大斑,后变黄枯死。多个病斑常融合成一个不规则形的大斑块,叶片似火烧状焦枯、卷缩,早期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叶片背面形成白色的霜霉状物(即病菌的游动孢子囊梗及游动孢子囊)。新梢、叶柄及卷须受害产生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白色霜霉状物,但比叶片上稀疏。病部干缩下陷,生长停滞,扭曲变形,皱缩脱落,甚至枯死。幼果从果梗开始发病,受害幼果呈灰色,果面布满白色霉层。感病的果粒初期变硬,成熟时变软,易脱落,在穗轴上留下疤痕。已着色的接近成熟的果粒较少感病。但感病的果梗可以传染给老果粒。小花及花梗受害,出现淡绿色至黄褐色斑点,病部长出白色的霜霉状物,最后腐烂、脱落。 病原 病原为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 (Berk.et Curtis) Berl.et de Toni,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属。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形成球形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吸收养分。无性阶段产生孢囊梗,顶生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孢囊梗从叶背气孔伸出,丛生,无色,大小400~780μm×6~11μm,单轴分枝3~6次,一般2~3次,分枝处近直角,分枝末端有2~3个呈圆锥状的小梗,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有乳状突起,大小13~39μm×8~21μm,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单胞,肾形,侧生双鞭毛,能游动,具双游现象。大小7.5~9.0μm×6~7μm。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一般于生长后期在病组织中形成,褐色,球形,外壁很厚,表面平滑,略具波纹状起伏,直径27~36μm。卵孢子在水滴中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顶端形成梨形孢子囊,内生并释放30~60个游动孢子。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等在土壤中越冬。气候温暖地区,也能以菌丝在芽鳞或未脱落的叶片内越冬。卵孢子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存活最好,可长达2年。翌年春季,当条件适宜时,卵孢子可在水滴或潮湿土壤中萌发,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到植株上,在游离水中萌发,并释放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气孔附近萌发,自气孔或皮孔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扩展蔓延,以球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经7~12d的潜育期后开始发病,并从气孔中伸出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囊萌发进行再侵染。只要条件适宜,病菌可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后期病残组织内形成大量的卵孢子,特别是主脉附近的叶肉病组织中的卵孢子数量最多。卵孢子可随病叶等病残组织落入土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中湿度是主导影响因子,温度、光照也有一定关系。凡增加土壤、空气和寄主表面湿度的因子和白天无直射光以及阴暗的环境,如降雨、大雾、阴天等均有利于病菌侵入,其中降雨最易引起病害流行。孢子囊的产生需要95%~100%的相对湿度和至少4h的黑暗条件。孢子囊通常在夜间形成,阳光下暴露几小时就会失活。因此侵染一般在早上发生。从侵染到显症约需4d。孢子囊及卵孢子的萌发需要在水滴中进行。孢子囊形成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温度15℃;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温度为10~15℃。孢子囊寿命短,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只能存活4~6天,低温下可存活14~16d。游动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30℃,最适温度18~24℃。孢子囊的产生、萌发及游动孢子的萌发都离不开高湿,因此高湿冷凉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冬、春潮湿、接着是暖和的夏天,加之降雨不断的气候条件最有利于卵孢子越冬、萌发和病害的蔓延传播。在昼夜温差大、持续降雨、雾多露大少风情况下最适发病。果园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种植过密、管理粗放等,使园内通风不良,增加了小气候湿度,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我国北方果园,一般6月份开始发病,7月增多,8~9月进入发病盛期,10月份老叶虽不易感病,但幼叶仍可发病。 栽培管理是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施肥不当,偏施或迟施氮肥,刺激抽发新梢,造成枝叶徒长、架面郁闭,使秋后枝叶繁茂,组织成熟延迟,都能使病害加重。果园管理不善,棚架过低、架面过密、排水不畅、杂草丛生、枯枝落叶乱堆乱放,不注意田园卫生,使果园通风透光不良,小气候潮湿,都会使病害严重发生和流行。 品种间的抗病性有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