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和郡县图志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01作品简介历史价值编著原因作者介绍目录030204
基本信息《元和郡县图志》是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吉甫。
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当时正处于藩镇割据的局面。按唐代政区来说,起初基本上实行的是州、县二级制。贞观年间分全国为10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到开元年间,又析关内道置京畿道,析河南道置都畿道,分山南道为山南东、西二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和黔中道,这样就成了15道。但道只是监察区,并不构成一级政区。州的长官仍然听命于中央。而在安史之乱以后,一些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实际上形成州县以上的一级政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即以贞观十道为基础。唐中叶以后,陇右道被吐蕃占去,但为了表示有志于“收复故土”,仍列于最后。又按照当时的情况,分为47个节镇,将所属各府州县的户口、沿革、山川、古迹以至贡赋等依次作了叙述。每镇篇首有图,所以称为《元和郡县图志》。但到南宋以后图已亡佚,书名也就略称为《元和郡县志》了。
编著原因
编著原因作者在原序中所说:“古今言地理者,凡数十家。尚古远者或搜古而略今,采谣俗者多传疑而失实,饰州邦而叙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异端,莫切根要。至于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本于地理者,皆略而不书,将何以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编写《元和郡县图志》的目的正是为皇帝便于周览全国形势,以达到“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目的。
历史价值
整体评述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历史局限散轶部分12345历史价值
整体评述《元和郡县图志》在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不但是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清初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舆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元和郡县图志》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一部讲述全国范围的地理总志,首先对政区沿革地理方面有比较系统的叙述。在每一州县下往往上溯到三代或《禹贡》所记载,下迄唐朝的沿革。其中特别是关于南北朝政区变迁的记载尤其可贵。记述南北朝时期的正史,除《宋书》《南齐书》《魏书》外,其他各史皆无地理志;《隋书·地理志》虽称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志,但隋以前的四个朝代较为简略;《水经注》虽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名著,但它毕竟是以记述水道为主,因而《元和郡县图志》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至关重要。《元和郡县图志》中在每一县下都简叙沿革及县治迁徙、著名古迹等,还作了一些必要的考证。如京兆府万年、长安、咸阳三县均有名叫细柳营的地方。《元和郡县图志》在“万年”县下注明:“细柳营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云周亚夫屯军处。今按亚夫所屯,在咸阳县西南二十里,言在此非也”。又在“长安”县下载:“细柳原在县西南三十三里,别是一细柳,非亚夫屯军之所”。在“长安”县下还有关于秦阿房宫、汉长乐宫、汉未央宫及秦始皇陵等遗址的记载。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研究历史上的政区变化,考证一些名胜古迹遗址,有重要参考价值。
自然地理资料有极其丰富的自然地理记录。在每县下记载着附近山脉的走向、水道的经流、湖泊的分布等等。在这方面自班固著《汉书·地理志》以来,历代正史地理志中大部分都有记述,但内容过于简略。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比较详备,可是自北魏至隋唐数百年中没有记载这方面的书籍保存下来。因此,《元和郡县图志》中保存下来的这部分资料也非常可贵。全书记载到的水道有550余条,湖泽陂池130多处。不仅记载了人所共知的大川大泽,也记载了一些小的河流和陂泽。如卷11密州高密县(今山东高密县)的夷安泽,“周回四十里,多麋鹿蒲苇”。又如卷18定州望都县(今河北望都县)的阳城淀,“周回三十里,莞蒲菱芡,靡所不生”。另外还有对各种地形特征的描述。如卷1京兆府万年、长安、三原等县均有关于西北黄土高原上所谓“原”的记载,如毕原、白鹿原、细柳原、孟侯原、丰原、天齐原等。卷4灵州鸣沙县(今宁夏中宁县东北)有关于沙漠的记载,说“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鸣沙”。卷30辰州卢溪县(今湖南沪溪县西南)又有对于喀斯特地形的记载,说“溪山高可万仞,山中有盘瓠石窟,可容数万人”。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研究历史上水道、湖泊的变迁,各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经济地理每个府、州之后有“贡赋”一项,可以说是《元和郡县图志》一书所首创。贡品多数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包括著名的手工业产品及矿产、药材等;赋为绵、绢等物。如卷1京兆府下记载:“开元贡:葵草席、地骨白皮、酸枣仁;赋:绵、绢。”在县下又有对于当地水利设施、工矿业及其他经济资料的记载。如卷1京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