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简介.pptVIP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溶剂萃取原理——分配定律 溶剂萃取法是以分配定律为基础的,即利用各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的原理,达到将不同物质分离纯化的目的。 分配定律(distribution law; Nester, 1891)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分配在两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 K = CL/CR = 萃取液浓度/萃余液浓度 K为分配常数(分配系数、分配比),其大小反映出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及在此系统中的选择性 在溶剂萃取中,含有溶质的未被提取过的溶液称为料液;用于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经萃取后含有溶质的萃取剂称为萃取液;被萃取过失去溶质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当前第31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四\17点 分离因素(分离系数) 若在同一体系中有两种溶质A和B,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分配常数分别为KA、KB,则分离系数?的定义为: ? = KA/KB = (CLA/CLB)/(CRA/CRB) 当前第32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四\17点 二)有机溶剂的选择 1)选择萃取用的溶剂应考虑对产物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 分离因素可以表征溶剂的选择性如何,溶解度则由相似相溶的分子极性所决定。 ? 介电常数是一个化合物摩尔极化程度的量度;通过这一数值,可预知一个化合物是极性化合物还是非极性化合物。 4)价格低廉,安全(如无毒、闪点高) 常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醇 2)溶剂与被萃取液的互溶度要小,黏度低,界面张力适中,对相的分散和相的分离有利; 3)溶剂的化学稳定性高,回收和再生容易; 当前第33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四\17点 三)影响水相溶质溶解度的因素 1)离子强度 ? 有些物质在高离子强度下溶解度增加,如DNA-蛋白;有些则在低离子强度下溶解度增加,如RNA-蛋白; ? 绝大多数蛋白质和酶存在“盐溶”和“盐析”现象; ? 盐析作用可以降低许多生化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能减少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 例如:在VB12的提取中,加入中性盐硫酸铵,有利于VB12自水相转移到有机溶剂中;在提取青霉素时加入NaCl,也有利于青霉素从水相转移到有机溶剂中。 2)pH 3)温度 ? 温度可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分配系数; ? 一般生物物质对温度敏感,萃取多在室温或低温下进行(通常0-10℃); ? 但也有采用热提取法的(50-70 ℃ ),多用于一些小分子生物物质 4)带溶剂 ? 带溶剂是一类能和所提取的生物物质形成复合物,而易溶于溶剂的物质,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易分解形成原来的生物物质。 ? 提取水溶性强、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小的物质时可采用添加带溶剂;对于水溶性不强的物质,也可通过带溶剂提高收率和选择性; 例如:链霉素是水溶性较强的碱,可与脂肪酸(如月桂酸)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能溶于乙醇、醋酸丁酯等,而被萃取到有机相; 在酸性条件下,又分解成链霉素而转溶于水相。 当前第34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四\17点 四)乳化与去乳化 ? 在萃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本不相溶的液体中,即乳化现象。 ? 乳化现象会造成有机溶剂相和水相分层困难,出现两种夹带现象: 一是发酵液提取废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粒,导致产品损失; 二是有机溶剂相中夹带发酵液微粒,会将杂质带入产品中。 当前第35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四\17点 油(有机溶剂)、水不溶→分层 表面活性剂存在 可发生乳化 这类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1、乳浊液的成因及稳定条件 乳浊液有两种: 水包油型 (O/W型) 油滴分散在水中 油包水型(W / O型) 水滴分散在油中 当前第36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四\17点 由于乳化剂的两性性质,能够将本不相溶的油与水连在一起,但其分子处在任何一相都是不稳定的,只有处在两相界面上时,亲水基团对着水,疏水基团对向油,在相的界面上形成单分子层时,比较稳定。乳化剂能够降低表面张力,液体容易分散成微滴而发生乳化。 影响乳浊液稳定性的因素包括是否在界面上形成保护膜,液滴的带电性质以及介质的黏度; 在发酵液中,蛋白对表面张力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多,表面张力明显下降,由此引起的乳浊液是相当稳定的。 当前第37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四\17点 CaCO3可被水浸润,但不能被有机溶剂润湿;将乳浊液通过CaCO3层时,乳浊液中的水分则被吸附。 2、去乳化方法 1)离心分离法 2)提高温度 提高温度可使黏度下降,使乳浊液稳定性降低 3)稀释法 4)电解质破乳法 ? 离子型乳化剂所形成的乳浊液

文档评论(0)

jess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