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农村小说
一、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十七年小说创作中,“题材”问题是关系到文学性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题材的处
理是:1、题材被严格分类;2 、不同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在小说题材中,工
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生活;“重大”社会、政治性质的斗争优于“家务
事、儿女情”等私人日常生活;现实的政治 社会斗争优于“历史”情景。现代历史上中共
领导的革命运动优于“历史”上的其它事实和活动。这种“题材”观念,相应地产生了“重
大题材”、“非重大题材”等概念。十七年小说中,“革命历史题材”(革命历史小说)和“农
村题材”(农村小说)作品数量最多,相对而言,艺术水平也较高。
在小说体裁上,短篇及长篇都较发达,中篇小说受重视的程度显然不够。50 年代后期
到 60 年代初被认为是长篇小说的丰收的时期。当时出版的作品主要有:《三里湾》(1955,赵
树理)、《小城春秋》(1956,高云览)、《林海雪原》(1957,曲波)、《六十年的变迁》(第一
卷 1957,第二卷 1962,李六如)、《红旗谱》(1957,梁斌)、《山乡巨变》(上篇1958,下篇
1960,周立波)、《上海的早晨》(第一部1958,第二部 1962,周而复)、《红日》(1958,吴
强)、《青春之歌》(1958,杨沫)、《三家巷》(1959,欧阳山)、《创业史》(1960,柳青)、《红
岩》(1961,罗广斌、杨益言)等。
二、 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1906—1970)在40 年代已有《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等重要作品问
世,50-60 年代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
的手》、《实干家潘永福》、《卖烟叶》等。他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依然保持来自“生活底层”
的淳朴特色,并继续坚持打通“新文学”与“农村读者”之间存在的隔阂的试验。虽说在一
些作品(如《三里湾》)中,农村开展的合作化“运动”是其骨架,但对日常生活的叙述,
对于农村社会习俗、伦理的变革在农民家庭关系、公私关系和心理中留下的波痕,和因此发
生的冲突,是小说中最有成就的部分。比起 40 年代的创作来,赵树理遇到很多的困难。一
方面,文学界有关的写作规范更为严密狭隘,另方面则是激进的政治经济政策对农业生产,
对农村传统生活所产生的全面冲击,造成“社会发展”与“传统”的冲突尖锐化。这引起作
家的深刻忧虑。也使他后期的创作主题,集中在对于农村传统生活,特别是建立在劳动之上
的美德的发掘和维护上。《套不住的手》、《老定额》、《互作鉴定》等的主题,都可以从这一
方面来理解。赵树理这一时期的小说艺术,与 40 年代比较,并没有重大变化,但趋向凝练,
叙述中时常会流露出隐而不露的忧郁。
三、柳青的《创业史》
柳青(1916—1978)著有长篇《种谷记》和《铜墙铁壁》。《创业史》是他最重要、也
是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得到很高评价的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出版于 1960 年,写陕西渭河平
原的农村组织互助会的过程。原计划写四部,但因文革发生而使这个计划中断。文革后仅出
版了没有最后写完的第二部。作者说,小说的主旨,“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
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
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来表现出来”。小说塑造了各个阶级的人物:互助
会“带头人”梁生宝,徘徊、动摇在两条道路之间的梁三老汉,坚决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贫农
高增杰,想重振威势的富农姚士杰,开始想走个人“发家”道路的村干部郭振山等。当时评
论界普遍认为,小说的成就表现为,细腻深入地揭示了土地改革后尚未充分显露的农村各阶
层的心理动向和冲突,并揭示这些冲突的现实的与历史的根源。另一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
梁生宝这一“新人”形象。《创业史》对陕西乡村生活情景、民情风俗等有生动描述。小说
的人物语言是经提炼的口语,而叙述语言则以书面语为主,两种语言构成一种对比。叙述语
言时有诙谐、幽默的语调,表现了叙述人的机智和权威姿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