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最后一课冲刺【复习方法考前串讲核心素养高频考点答题指导】- 大单元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

期末最后一课冲刺【复习方法考前串讲核心素养高频考点答题指导】- 大单元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比较秦朝与隋朝,知道隋朝的统一的意义 比较 秦朝 隋朝 分裂后又统一 制度创新 灭亡原因 大工程 为后世提供教训 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实现统一 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实现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暴政、农民起义 长城 大运河 西汉吸取秦朝灭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唐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高频考点 【典例剖析】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C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宋朝 明清 分科考试 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增加科举考试人数、科目 殿试 武举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八股取士 1905年 科举制废除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宋朝:发展 明清 僵化、直至废除 以积极影响为主 以消极影响为主 2.知道科举制演变历程及影响 【典例剖析】“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斯塔夫里阿诺斯赞扬的考试制度是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行省制 B 高频考点 秦朝 隋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废丞相和中省;设内阁 清朝 设军机处 三省六部制 中外朝制度 西汉 监察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制度 郡县制 推恩令 刺史制度 派文臣担任,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 行省制度 取消行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御史大夫 刺史 通判 御史台 锦衣卫;东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类别 目的 趋势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制度 监察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皇权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服务于专制皇权 3.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高频考点 4.知道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元朝的行省) 高频考点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2.反映的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典例剖析】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 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 D 东南台湾 明 清朝 1885年-台湾省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西南 西藏 册封 顺治 康熙 机构 雍正 乾隆 制度 乾隆 设噶厦政府 金瓶掣签制度 班禅额尔德尼 驻藏大臣 达赖喇嘛 西北 新疆 战争 康熙 乾隆 机构 乾隆 1771-土尔扈特部回归 三征准噶尔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设哨所 东北黑龙江 雅克萨之战 时期 侵略者 结果 康熙 1689年-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沙俄 影响:巩固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5.知道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5.知道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典例剖析】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A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高频考点 6.中国古代的文明交往 【典例剖析】“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文明交往的方式有和平交往和对外战争等方式 2.古代各国同中国建立交往关系有以下原因: (1)中国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2)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 (3)多数王朝的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对外交往的影响有: (1)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 (2)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高频考点 7.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典例剖析】下图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图(单位:万户)。南北方户数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促成国家的大一统 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 1.时间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