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话剧创作
一、老舍的《茶馆》
老舍(1899—1966)50-60 年代创作主要放在话剧上,到 1965 年,发表有《龙须沟》、
《西望长安》、《茶馆》、《神拳》等23 部剧作。在这些作品中,写于 1957 年的三幕话剧《茶
馆》最具价值。以北京城里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
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0 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到新中国
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变迁。老舍在表现这一宏大主题时,选择从“侧面”,从“小人物”的生
活变迁的角度入手,并把描述范围限定在茶馆这一“小社会”中。他没有采取以中心情节和
贯穿全剧的冲突这种当代话剧常见的结构方式,而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风俗画”的创
新形式。众多人物被放置在显现不同时代风貌的情景中。剧中人物,涉及市民社会的“三教
九流”:茶馆的伙计和掌柜,受宠的太监,说媒拉纤的社会渣滓,提倡实业救国的资本家,
老式新式的特务打手,说书艺人,相面先生,逃兵,善良的劳动者……其中,王利发、常四
爷和秦仲义是贯穿全剧的三个人物。《茶馆》的主题动机,来自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
憎恶,和建立现代富强民族国家的渴望。新旧社会的对比,是他结构作品的方法(在《茶馆》
中,对光明合理的社会的期待是作品潜在因素),也是作家的历史观。老舍对“旧时代”北
京社会生活的熟悉,对普通人遭际命运的同情,他的温婉和幽默,使《茶馆》继续了老舍创
作中深厚的人性传统。
三、 50 年代末的历史剧
在当代,历史剧的创作有话剧、戏曲(主要是京剧)等多种形式。创作时期集中在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作者主要是老一代的剧作家,如郭沫若、曹禺、田汉、孟超、老舍等。
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武则天》的写作,都与作为历史学家的郭沫若对历史人物的“翻案”
有关。武则天这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郭沫若笔下,以具有雄才大略、志于强国富民,而
又从谏如流、知人善任,且富于人情味的君主面目出现。《蔡文姬》则突出曹操的伟大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的形象。田汉这一时期的历史剧有《文成公主》和《关汉卿》等。元代杂
剧作家关汉卿在这部话剧中,以“战斗者”身份出现:他以杂剧作为武器,来抨击残暴专横
的贪官污吏,为负屈衔冤的若者鸣冤吐气。这其实表现了现代中国左翼文艺家的“身份认同”。
正如有评论者所指出的,田汉是以“一直战斗着的今日梨园领袖”,来写“战斗在 13 世纪的
梨园领袖的形象”。《关汉卿》表现了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的处理方式:零碎的史料记载为作家
虚构性地重新组合与扩展,形成细节有所据,而整体架构则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格局。这个
时期有影响的历史剧还有曹禺等创作的《胆剑篇》等。
三、话剧的“高潮”
1963 年开始到文革发生,出现了包括话剧在内的戏剧创作、演出高潮。当时影响较大
的有《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等)、《杜鹃山》(王树元)、《千万不要忘记》(丛深)、《豹
子湾的战斗》(马吉星)、《年青的一代》(陈耘等)等。《霓虹灯下的哨兵》以“南京路上好
八连”的事迹作为素材,写 1949 年 5 月解放军一个连队进驻上海南京路之后,面对城市的
“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所进行的斗争。《千万不要忘记》写不同阶级对青年工人的“争
夺”。《年青一代》讨论的是青年人对待艰苦生活考验的问题。后两部都涉及当时提出的“革
命接班人”的重要问题。这些剧目涉及的,是“革命传统”的延续、坚持、发展的时代问题,
也是有关“革命”要持续不断地展开的根据和思想“资源”的问题。在上述剧作中,“城市”
被表现为可疑的、与庸俗、腐败相联系的生活处所,
而可以与此相对据以维护革命纯洁性的,
则是乡村生活为基础的革命斗争经验。60 年代初的戏剧高潮,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政治形
势密切相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