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脂肪液化Fat Liquefaction
脂肪液化概念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高危因素治疗预防
什么是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的过程,脂肪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聚集,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好发部位:腹部、胸部、下肢
诊断标准· 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脂肪液化①术后 1 周,患者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无其他自觉症状;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 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 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 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 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临床表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多有以下临床表现1、术后切口有黄色渗液渗出,一般不伴切口红肿、发热;2、切口愈合不良,穿刺或撑开切口可见淡黄色含脂肪滴渗液;3、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体温及局部皮温正常。5、白细胞计数正常;6、渗出液涂片培养无细菌生长;7、穿刺抽出黄色液体或B超检查探及皮下积液。
临床表现
肥胖、糖尿病、其他高频电刀、切口保护、缝合方法和技术、其他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患者原因研究表明,皮下脂肪超过3 cm以上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增加。1.肥胖2.糖尿病3.其他因素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差、血糖控制不理想、血液呈高凝状态及血管病变导致脂肪血液供应障碍有关。膳食结构单一,营养不均衡,少食或基本不食动物蛋白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术前软组织损伤等亦是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高危因素手术操作无限度地、不正确地使用电刀,会加重组织损伤,导致切口并发症的增加、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及延迟伤口愈合率等 。术中高频电刀使用不当术中切口保护不力缝合欠佳其他因素手术切口,特别是大型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同时,术中常用的消毒药物如碘酒、酒精也可能引起切口脂肪液化关闭切口时因错位缝合或留有死腔、打结过松或过紧,可以导致脂肪组织留有间隙,皮下组织血供障碍或造成脂肪组织切割伤,均易导致脂肪液化术中操作时脂肪层和肌鞘层过度分离,影响脂肪组织的血供;术中止血不彻底、渗血、血肿形成或大块组织结扎止血等均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治疗如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撑开切口少许,内置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合如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充分敞开切口,以生理盐水或庆大纱布湿敷引流,待见新鲜肉芽组织后行Ⅱ期缝合 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及时引出切口内液化的脂肪1.一般处理2、蝶形胶布3、烤灯,微波照射,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
脂肪液化预防1、加强手术前后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2、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3、手术操作轻柔精细。????????????????????????????????????????????????4、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6、红外线等照射切口,也能一定程度减少切口液化的发生。??????????????????????????????????????????????????????
Thank y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