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71.100.40分类号:G73备案号:36713-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4308—2012双脂肪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Di (fatty acid ethyl ester) hydroxyethyl methyl ammonium methylsulfate2012-11-01实施2012-05-24 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QB/T 4308-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博兴华润油脂化学有限公司、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福军、姚晨之、叶建泉、魏代军、李晓辉。
QB/T 4308—2012双脂肪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双脂肪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商品名为双酯基季铵盐)的产品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本标准适用于油脂基的高级脂肪酸(主要组分为直链C16~C18的脂肪酸)与三乙醇胺进行酯化后再与硫酸二甲酯季铵化生成的产品。主要用作工业及民用柔软剂、护发素、汽车清洗剂、抗静电剂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368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电位法GB/T 5174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阳离子活性物含量的测定GB/T9104--2008工业硬脂酸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QB/T1915一199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烷基三甲基卤化铵及脂肪烷基二甲基芊基卤化铵QB/T2852—2007双烷基(C14~C18)二甲基卤化铵3 产品分类与标记3.1结构通式RCOOCH2CH2 .CH2CH2OHCH3SO4NRCOOCH2CH2 CH3R:C16~C18;典型烷基链组成如牛脂基、棕榈基、油基、硬脂基、氢化棕榈基等。3.2分类根据所用原料脂肪酸的种类不同可分为五种产品,分别是:-双牛脂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简称 TEA-QT;-双棕榈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简称 TEA-QP;-双氢化牛脂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简称 TEA-QHT;-双氢化棕榈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简称 TEA-QHP;-双油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简称 TEA-QO。3.3标记产品可按下列示例标记,也可自行规定。产品标记示例。示例 1 :以牛羊油脂肪酸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标记为“TEA-QTXXXX”。示例2:
QB/T 4308-- 2012以棕榈油脂肪酸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标记为“TEA-QPXXXX”。示例 3:以油酸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标记为“TEA-QOxxxx。4要求双脂肪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 1双脂肪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的理化指标项目TEA-QTTEA-QPTEA-QHPTEA-QHTTEA-QO白色至淡黄色白色至淡黄色淡黄色至黄色白色至淡黄色白色至淡黄色外观/25℃膏体膏体液体固体固体气味轻微溶剂气味,无其他异味固含量/%88.0~92.0活性物/(mmol/g)1.00~1.15≤12.0酸值(以KOH计)/(mg/g)胺值(以KOH计)/(mg/g)≤6.02.0~4.0pH(5%异丙醇水溶液)≤2≤3色度/Gardner5试验方法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5.1 外观目测。5.2气味鼻嗅。5.3固含量5.3.1原理固含量又称不挥发物含量、总固含量,使待测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后,以加热后试样质量与加热前试样的质量分数表示。5.3.2仪器般实验室仪器和以下各项。a)鼓风恒温烘箱,能控制温度于(105土2)℃。b)温度计,0℃~150℃,分度值为1℃。c)称量瓶,Φ70mm×35mm,带盖。d)干燥器,装有变色硅胶。5.3.2试验步骤准确称取待测试样样品约2g(精确至0.001g),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5.3.2c)中。将盛有样品的称量瓶放入(105±2)℃烘箱(5.3.2.a)中加热2h。取出称量瓶,置于干燥器(5.3.2.d)中冷却至室温,恒重后加盖称量。5.3.3 结果计算固含量按式(1)计算:2
QB/T 4308-201217(1)×100%Ym式中:固含量,%:X-加热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1--加热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以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至小数点后一位作为测定结果。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X_T 297-201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pdf
- SY_T 5901-2011石油勘探开发仪器仪表分类.pdf
- SN_T 2723.3-2010实验室能力验证 第3部分:能力验证报告的格式和内容.pdf
- QB 1150-1991单层图钉.pdf
- SY_T 6696-2014储罐机械清洗作业规范.pdf
- QB 2742-2005数码信息历.pdf
- SN_T 3167-2012花卉真空熏蒸处理规范.pdf
- SNT 2072-2008进出口茶叶中三氯杀螨砜残留量的测定.pdf
- NY_T 3481-2019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 SBT 10312-1999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酿造工艺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