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
一、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可以作为这首诗插图的是_________。
2.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达了诗人的自信。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表达这种自信的。
3.“仁者乐山。”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山”字或写山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和“②________”。(本试卷中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参考答案:
1.甲
2.答案示例: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等词表现了诗人的自信;王安石登上飞来峰顶,不怕浮云遮挡自己的视野。“不畏”“最高层”表现了其无畏的精神,自信的气度。
3.???? 答案示例:①山气日夕佳????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与图画的理解能力。诗歌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表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甲图诗人站在山之巅,浮云皆在脚下,符合诗歌内容;乙图诗人仰望高山和红日,与诗歌意境不符。故选甲图。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比较分析能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决心登临泰山极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会当”意思是“终当,终要”,“凌”意思是“登上”,表达出诗人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诗人锐意改革,不畏惧艰难险阻的雄心和抱负。“不畏”意思是“不怕”,“最高层”表达出高瞻远瞩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是对改革前景的自信。
3.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含“山”字或写山的诗句有很多,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等。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有人说“登高怀古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词的上片“不尽长江滚滚流”借景抒情,让人感觉到时间长河的流逝,万事万物不断地变迁。由此我们联想到孔子所说的“ ,不舍昼夜”和 (作者)所写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
1.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少年孙权曾坐拥京口建功立业,而今国土沦陷,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生、不敢抵抗,暗示了作者的悲愤以及想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2.逝者如斯夫 王湾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作者登上北固楼,北望中原大地,那里本是大宋地界,如今却被异族占领。想到少年孙权曾在京口成就一番事业,而现今的朝廷竟无一人有孙权的能力和志向,苟安江南一隅,完全没有收复失地的意愿。隐晦的流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悲愤和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2.本题考查名句背诵。第一空:逝者如斯夫,注意“逝”字的写法。第二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
杜甫
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1.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①__________。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②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仿徨,这一点从乙诗中③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B.甲诗最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表现了他的心胸和气魄。
C.乙诗首联紧扣诗题,把西岳主峰比喻为站列的儿孙,生动描写了西岳的外观,也切合仰望西岳之意。
D.乙诗颈联以“车箱”“箭栝”等地名巧妙入诗,突出了西岳之“险”与攀登之“难”,也暗示了诗人人生的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