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docxVIP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 许昌实验中学 张小玉 【教材分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二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作品。这首《定风波》描写了词人春日出行、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学习群体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前半年对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他们对苏轼的诗文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前后《赤壁赋》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豪放词也能说出基本特点。虽然基本能力具备,但是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思维和鉴赏用语仍然处于养成和积累阶段。比如在学习习惯方面,很多学生不重视诗词的有感情诵读。对此,本课专门设置了“诵读指导”环节,教师亲自示范,创设美读情境,带领学生四读文本,最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们遇到抉择和人生逆境更多的时刻,这首词对于引导他们走出生命困境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对词人情感的探究,引领学生体会词人的达观情怀和悲喜人生。 另外鉴于学生朝气蓬勃,对语文学习怀抱极大的积极性,可以灵活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做到有效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 【教学思想】 一、突出诗歌教学重在诵读的特点。围绕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四个诵读环节: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二)细读文本,难点探讨;三)边读边思,拓展延伸;四)当堂背诵,实现高效。目的是希望通过诵读,把四部分环环相扣,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又能把课堂节奏紧凑起来,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更有利于教师的引导教学和课堂生成。 二、把知人论世作为教学切入口。选择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苏轼作品作为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心态的写照,并绘制了一幅“苏轼围观路线图”,同时借助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帮助学生发掘感性认知,情怀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并探究苏轼遇到风雨时还能“吟啸且徐行”的无所畏惧。 三、紧密联系高考,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比如关于“序言”的分析,就是在考察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对应的是论述类文本。比如关于上阙关键词的分析,又落实了高考“炼字”的知识目标。还有结尾课堂练笔环节,也对应了高考语用题仿写句子的考察。 【课程资源】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 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山居笔记》 纪录片《苏东坡》 【预习任务】 1.利用工具书,确定本课吟啸、一蓑、料峭等词的正确读音。 2.结合课本注释,翻译本词。 【教学目标】 1.以读入手,品味语言,解读词意。 2.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体会作者的悲喜人生、达观情怀。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体会作者的悲喜人生、达观情怀。 【教学方法与工具】 传统板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具相结合,重点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同学们,一代文豪苏东坡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被贬谪在外,可以说看尽了人间冷暖,尝遍了人间心酸。面对着深重的苦难,他会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和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苏轼《定风波》一词的赏析来细细体会个中滋味。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教师配乐范读 (二)诵读指导 读准字音 吟啸xiào 同行xíng 一蓑suō烟雨 料峭qiào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出感情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三)学生配乐朗读,教师点评指导。 三、再读全词,把握信息 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交代了时间(三月七日,即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地点(沙湖道中)、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苏轼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不久天晴)、写作缘由(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2.上阙哪些词语直接表达了“余独不觉”的人生态度? ——莫听(超然物外),吟啸徐行(镇定从容、洒脱抗争),轻胜马、谁怕、任平生。 四、细读文本,重点探讨 由“轻胜马、谁怕、任平生”三个词,设置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轻”并非“身轻”,而是“心轻”,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 “竹杖芒鞋”本是草野百姓的装束,也是苏轼在黄州“半是闲人半是 罪人”处境的体现。骑马是官者形象。这里表现了苏轼超然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