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课件完整版.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气肿课件;(一).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 感冒;寒冷气候;病毒感染和继发性细菌感染;吸烟;长期接触工业粉尘、大气污染和过敏因素;内在因素: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 ; 1 粘膜上皮病变:纤毛倒伏、脱失。上皮细 胞变性、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增多,并 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2 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浆液腺发 生粘液化。 3 管壁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 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变性、萎 缩,钙化或骨化。; (1) 咳、痰(炎症刺激及分泌物增多)、喘(支气管痉 挛或支气管狭窄及粘液栓阻塞)。 (2) 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3) 并发症: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肺气肿 (慢支反复发作纵深发展,累及许多细支气管 及肺泡,导致细支气周围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是指呼吸细支气管(包括其本身)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肺组织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 1 细支气管的阻塞和破坏。 2 细支气管支撑组织破坏。 3 弹性蛋白酶增多、活性增强。 ;(二)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1、肺泡性肺气肿 (1)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2)全腺泡型肺气肿: (3)腺泡周围型肺气肿: 2、间质性肺气肿: 是由于肺泡壁或细支气壁破裂,气体逸入肺 间质内,在小叶间隔与胸膜连接处形成串 珠状小气泡,呈网状分布于胸膜下。 ;1、肉眼: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泽灰白,表面常可见肋骨压痕,肺组织柔软而弹性差,指压后的压痕不易消退,触之捻发音增强。 2、镜下:肺泡扩张,间隔变窄,肺泡孔扩大,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症。 ;;(四)临床病理联系: 气短,胸闷。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出现缺氧、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语音震颤减弱。听诊时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可继发肺心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 ;三、支气管扩张症(了解):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的 持久性扩张。 ;1、肉眼观:病变支气管可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肺呈蜂窝状。扩张的管腔内常潴有黄绿色脓性或血性渗出物。周围肺组织常发生程度不等的肺萎陷、纤维化和肺气肿。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常呈多囊状。 2、镜下:支气管壁呈慢性炎症、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指因为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以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 肺动脉高压。 2、限制性肺疾病,如胸廓病变、脊柱弯曲、胸膜纤维化及胸廓成形术后等。 3、肺血管疾病。 ;(二)病理变化: 1、肺部病变肌型小动脉中膜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肌束,无肌型细动脉肌化、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以及肺小动脉血栓形成和机化。此外,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 2、心脏病变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形成横位心,心尖主由右心室构成。心尖钝圆、肥厚。心脏重量增加。镜下,心肌细胞肥大,核增大着色深。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消失,间质水肿和胶原纤维增生。 ; 除原有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渐出现的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壁厚度≥5mm (正常约3~4mm)。 ;结核病(tuberculosis)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人型、牛型) 2、生物学特性: 3、致病成分和作用: (1)脂质: ;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直径小于5μm的微滴致病能力最强),少数病人可经消化道感染(痰液、牛奶)。极少数病人还可通过皮肤伤口,以及泌尿、生殖道等感染。 5、发病机制:迟发性变态反应 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 1 以渗出为主病变 (1)结核病变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 细 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时。 (2)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等。 ; 2 以增生为主病变 见于机体的免疫反应较强或细菌数量少,

文档评论(0)

南江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