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水稻大田用种生产技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pptx

常规水稻大田用种生产技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pptx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曲病 Rice false smut;症状;蛋黄绿色块状孢子座然后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厚垣孢子。;病原菌;发生特点;;稻瘟病 Rice blast;稻瘟病分布示意图;症状 ?水稻各生育期和各部位都可以发病。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以将稻瘟病分为:苗叶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 ?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植株矮缩,新叶难以生长,抽穗艰难。抽穗期穗颈瘟发生严重时,导致大量白穗或瘪粒。;苗叶瘟;1)慢性型: 典型症状,病斑梭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中毒部),内圈为褐色(坏死部),中央灰白色(崩溃部),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2)急性型 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叶片两面都能产生大量灰白色霉层。 多为感病品种、环境条件特别合适、或氮肥过多情况下产生。 急性性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稻瘟病大规模流行的先兆。;(3)白点型 白点型病斑呈白色近圆形或短梭形小白点。 在显症阶段,遇到不利于病菌生长的气候条件时通常发生白点型病斑。 气候条件继续不适时,可转为慢性型;在短期内转适时,可以转为急性型。;4)褐点型 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限于两脉之间。 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不产生分生孢子。;2. 节瘟;3. 穗颈瘟;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瘪粒增加,粒重降低,影响米质。 枝梗、穗轴也可发病,症状与穗茎发病相似。 湿度大时,以上部位都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菌;发生特点;分蘖期和抽穗期遇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易引起叶瘟和穗茎瘟的流行。旱育秧苗瘟发病严重。种子带菌,引起秧苗发病。 病稻草多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源广,来年可能发病重。偏施氮肥,稻株徒长,表皮细胞硅化程度低,易发病。长期深灌或冷灌,土壤缺氧,产生有毒物质,妨碍根系生长,会加重病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一般发病田块损失产量10-20%,重者损失30-80%,甚至绝产绝收,成为杂交水稻的灾发性病害,对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一、抓好种子处理关 狠抓吡虫啉消毒浸种和拌种处理。 ⑴浸种:“亮巧”、“优拌”拌种剂2000—3000倍液,浸种12小时; ⑵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60%“亮巧”、“优拌”拌种剂10毫升先兑水100-150毫升,倒入种子中,拌5—10斤种子(以干种子计重),充分拌均匀后即可播种。;拌种方法;二、抓好药剂“治虱防矮”关 防治策略: 早、准、狠 从秧田期开始,狠抓白背飞虱的防治工作,做到不留死角: 喷雾防治: 已拌种秧田: 在移栽前或抛秧前5-7天; 未拌种秧田 :在秧苗2叶期和移栽前或抛秧前2-3天 大田期: 移栽后15天左右 每667m2用: 1% 香菇多糖 40毫升 + 25%吡蚜酮 30克/亩,兑水30公斤喷雾。 在发病初期(零星发生时) 每667m2用 1% 香菇多糖 40毫升 + 25%鑫飞 30克/亩 + 磷酸二氢钾 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 ;三、应急补救措施 及时掰蘖补栽是应急补救的重要措施,即在水稻移栽后20天内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移栽在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边,适当加施速效肥,可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其它照常管理。 在较重发病的情况下,此措施具有良好的除病保产效果。;;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白背飞虱为主”传播的病毒病。种子不会传毒。主要为害杂交中稻和杂交晚稻。;一、危害 一般发病田块损失产量10-20%,重者损失30-80%,甚至绝产绝收,成为杂交水稻的灾发性病害,对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其发病症状、流行程度较20世纪60年代有较大差异,误诊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误认种子质量问题或除草剂药害而产生严重纠纷。;二、症状及识别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共同特征是:病株明显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僵直,新叶有的出现扭曲皱缩。;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抽穗期症状: 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抽穗期症状: 在感病的粳糯稻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黑条矮缩病的最突出表现症状。;三、发生规律;什么时候落入田中能传

文档评论(0)

学霸状态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加油吧,少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