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华古籍诗词类诗话 兰丛诗话.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丛诗话.txt 蘭叢詩話 [清]方世舉         詩話屢作而屢失,今老矣,復何心哉 惟是工匪良而心獨苦,薄有甘苦得失,無以質之 當世,鼠璞終未分,雞肋又可惜也。初從朱竹 先生游,值友人顧俠君 《箋洋昌黎詩集》新 出,凡宋人有說皆收之,用力勤矣。而諸說於昌黎身世,多有不合。少年率爾,遂貿貿指摘 於先生前,先生不責而喜之,且慫恿通考,以為異日成書。此餘為 《韓詩編年箋註》所自始 也。既而 覽唐詩,又有詩話,未及成而以事入都,先生亦歸道山矣。無所就正,蒼黃行李 中,遂棄去不遑顧。   康熙末,留都下者十年,諸翰苑之初為布衣交者,不時過從,談詩為事。汪武曹、何屺 瞻不甚為詩,而特許語有根柢。末契少年舒張編修子展一一錄之,以為 《梁園詩話》。梁園 者,水木清華,餘寓居也。及雍正初南歸,汪、何已先歿,舒亦旋以訃聞,不復知所錄猶在 人間否也?   南歸舟過揚州,表弟程編修午橋留箋註李義山集。一日,宜田侄來自金陵,一見而立成 《語言》一律,已覺老成,又出其古近體十數篇,尤佳。餘驚喜過望,深談數日,辭歸,遂 於江舟中記一小冊,餘不知也。歷久為兒子所有,始見之。王武子竟以癡叔為不癡耶?門內 個中,文望溪而詩此子矣。後以徵辟起,從相國鄂公視河,又一遇之,為誦前軍中五律十數 首。時餘臥矣,聞至 「馬嚼冰連鐵,狼奔雪帶沙」,「辨面戈攢火,開關鑰墜霜」等句,不 覺決然起,拍其肩背:「子欲搞高、岑塞上作,直入杜 《秦州雜詩》耶 !」久之累官直臬, 奉使閱兵,便道故鄉,  一宿去,不及言詩。官直藩,餘送兒子入監肄業,道病熱,迂折 至保定休養, 得家書,以事而返,遂無商略風雅事。逮其秉節鉞,撫浙江,督直隸,凡通 顯者故學多廢,而書來省問外,輒復言詩。其 《次京口不得拜先隴》七律,有云:「舟邊鶴 過山沉月,江上烏啼夜有霜。」情致獨絕。後又寄 《三世詩刻》、《述本堂集》屬餘筆讀, 餘方有 《漢書辨注》、《世說考義》、《家塾恆言》諸小著述,兼盧雅雨使君為刻 《韓詩箋 註》垂成,零星樣本,寄本正訛,未遑答也。今雜著已成,而詩話之屢作屢失者,猶有宜田 小冊子在。見獵心善,程子且不免,而況小子,因復理而出之。凡前人所有者,不敢剿說, 不敢雷同,惟吐胸中之片知只解,而宜田之有當餘心者,入之以為一家言。   詩屢變而至唐,變止矣,格局備,音節諧,界畫定,時俗准。今日學詩,惟有學唐。唐 詩亦有變,今日學唐,惟當學杜;元微之斷之於前,王半山言之於後,不易之論矣。然其規 模鴻遠,如周公之建置六官,體國經野;又如大禹之會同四海,則壤成賦,後學能驟窺耶? 登高自卑,宜先求其次者,以為日漸之德。五古五律先求王、孟、韋、柳,七古歌行先求 元、白、張、王,庶有次第。王荊公以為先從李義山入,似 謂七律,然亦初學所不易求。 其文太繁縟,反恐五色亂目,五聲亂聰也。   餘家傳詩法多宗老杜。明初,先斷事公殉建文之難,有絕命詞五律二首,所謂 「死豈論 官卑」者,已是杜 《初達行在》之沉痛。至先太僕公好為七律,全得 《秋興八首》之鴻音壯 采。先宮詹公又集學杜之大成,晚而批杜,章法、句法、字法皆有指授。小子才薄力弱,不 能專宗,老而自傷,終莫能一。望溪兄、宜田侄實確守之,兄以文勝而詩居功半,今藏於 家;侄則表見於世矣。   古體皆有平仄,但非律體一定,無譜可言,惟熟讀深思,乃自得之。趙秋谷宮坊笑人古 詩不諧,不諧則讀不便串,古有此謇澀無宮商之古詩乎?一篇之中,又當間用對句,李天生 太史言之。對乃健舉,如 《古詩十九首》中 「胡馬嘶北風,越鳥巢南枝」是也。餘推而求 之,七古亦多,歌行尤甚。至若杜、韓二家,有通篇對待者,益見力量。   七古音節,李承六朝,杜逆漢、韓旁取 《柏梁》、《黃庭》。譬之曲子,李南曲,杜、 韓北曲。元、白又轉而為南曲,日趨於熟,亦宜略變。然歌行終以此為圓美,吹竹彈絲,嬌 喉宛轉,畢竟勝雷大使舞。   換韻,老杜甚少,往往一韻到底。太白則多,句數必勻,勻則不緩不迫,讀之流利。 元、白歌行,或一韻即換,未免氣促,今讀熟不覺耳。吾輩終當佈置均平。   叶韻必不可用。不得其唇吻喉舌清濁高下,而惟韻書之附見者是從,徒見窘迫。於本韻 中不得已而ㄎ扌奢以便棘手,曾何合於自然之古音乎?李間有之,杜則絕無,昌黎惟用之於 四言。四言宜也,是仿 《三百篇》。若他體用之,則龜茲王驢非驢、馬非馬矣。   通韻亦不可依。今韻注者,如一東通二冬, 冬之半耳,鍾字以下則不通。《廣韻》依 古另為三鍾,後每部一一分署;今上下平各十五部,乃後人所並耳。作古詩當以 《廣韻》為 主。   通 五古耳,七古不通。昔在京言之,館閣諸君問所依據,餘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