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点石斋学报》的民俗变迁与文化功能
一、 画图配文为现代生活考量
《点石斋报》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报纸之一,于1884年出版,并于1898年出版。每十天发布一次,每十多幅是八幅。随着《上海宣言》的发行,4000多公里的专业画作被出版,并被讨论和解释。画报印刷精美, 画法中西合璧, 既有中国传统的白描笔法, 也有西方透视技法的熟练运用, 人物背景等写实生动。内容五花八门, 社会大事和街巷琐事等都有展现, 形象地记录了近代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保存了晚清社会巨变的宝贵资料。由于画幅的限制, 不能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 所以往往是画出最能反映事件主题的情节, 并以说明性文字来进行补充, 这种图配文的形式具有很强的可看性, 再加上发行渠道很广, 故而十分流行。它的流行以及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其他画报, 为向普通百姓传播新知识开辟了有效的新途径。同时, 也是我国新闻报刊事业的一大重要事件。这种图文并茂报道新闻的形式直到今天仍然在广泛使用, 影响不可谓不深。
作为当时发行量最大、最广受欢迎的新闻画报, 《点石斋画报》除了具有报刊版式设计、报道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外, 它还忠实记录了当时西洋科技传入中国、中外战争、社会风俗等重要的历史资料, 为我们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根据笔者的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整理发现, 对它的研究目前多是从宽泛、整体的层面论述它的文化价值, 而具体的研究却很少, 比如对其所反映的中外科技交流的研究论文就没有几篇,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但是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也不能把所有方面全都介绍, 因此只能选取目前几乎没有专门论文研究的社会生活、风俗的角度解读它的意义。也希望能为《点石斋画报》的研究添砖加瓦,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点石斋东南角东南角》表现民俗活动的种类有
分析《点石斋画报》可以看出, 它表现民俗活动的新闻较多, 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 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几类:迎神祈福驱疫类、婚庆类、佛教活动和民间信仰类、迷信淫祀类、节日和节气类、赛会类。而且难能可贵的是, 《点石斋画报》不是仅仅单纯地表现这些活动, 还会对这些事情发表评论意见, 而无论是这些画面还是评论, 都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们对这些民俗活动的态度的发展变化。下面分别论述:
1. 主体景观作为人类娱乐
如上海新建了一处天后 (即妈祖) 宫, 在选定的日子那天, 恭迎天后法像的队伍浩浩荡荡, 排场很大, 队伍中有扮演戏曲角色的、有扮演童男童女和八仙的, 还有专门举万民伞和各种仪仗的, 并有全猪全羊、糕点水果等各式供品列在队伍中, 一路上鼓乐喧天, 万人空巷, 十分热闹。(图1) 再如汉阳一带因瘟疫严重, 村民们带着神灵的面具, 扮做雷公雷婆、阎王判官等, 到处巡游来消灾驱疫。而广东地区的驱疫活动则要复杂得多, 人们要举办狮灯会, 傩戏演员演出各种剧目, 游行队伍走到哪里, 那些商铺就燃放爆竹迎接, 这种热闹的场面不像驱疫, 倒像是全城百姓的集体娱乐了。(图2) 广州城甚至还有一次在驱疫迎神的傩仪活动中, 因人多而把神像挤倒的事件。凑巧的是, 之后患病者更多, 于是就有人认为是神灵发怒了。画作者就此评论说, 傩仪现在已经成为敛财的把戏, 当天烈日当头, 人们多有中暑呕吐也属正常, 与神灵是否发怒无关。无独有偶, 画报中还表现了一些地区求雨的活动, 北京的一次求雨活动就被画报批评了。求雨者打扮成鬼怪表演飞叉掷剑等各种把戏, 画作者评论说, 如果这样胡闹也能求到雨, 岂非笑话。这几则评论不仅是不同地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 更重要的是它表明当时已经有一些人对祈求神灵的活动开始持有怀疑的态度。虽然只是一幅小画, 却深刻反映了社会文化的进步, 甚至可以说, 无神论已经开始出现苗头。不过, 从民俗的角度来说, 画作者虽然表现出文化的进步性, 却也表现出对民俗活动的隔膜, 因为任何民俗活动说到底都是为人的活动, 表面上的敬神娱神实际上是敬人娱人。明白了这一点, 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些拜神的活动会这样热闹了。“儿戏神祇”这则报道可以说是敬神是为了人的最好注解。二月八日为张大帝诞辰, 泗安、广德一带在这一天占卜丰歉, 若是需要雨水而出现晴天, 人们就把生铁铸成的神像投进涧谷, 以示惩罚。(图3) 神仙满足不了人的要求就要受罚, 这种情况虽不多见, 却足以说明, 神仙是为人服务的。
2. 火驱邪纳祥习俗
《点石斋画报》记载了不同地方的婚俗现象, 如“彩舆焚顶”报道了杭州的一则事故:吴越地区, 新娘的花轿要遍置灯彩, 杭州一户人家女儿出嫁, 先由主妇按习俗用红纸卷点燃后在轿子内照一照, 然后新娘入轿, 但不巧的是纸卷点燃了轿顶, 新娘子的凤冠又是纸花扎制, 所以迅速燃着, 幸亏迎送亲的人多, 火很快被扑灭。这则报道忠实记录了吴越地区婚庆中以火驱邪纳祥的习俗。火一方面代表着红红火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