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与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希尼诗歌隐喻研究.docx

顺应与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希尼诗歌隐喻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顺应与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希尼诗歌隐喻研究 ? ? 刘风光,刘雯雯 〔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引言 爱默生(Emerson)曾说:“研究自然,认识自我”。[1]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英语诗人之一,在1966年凭借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一举成名,并在19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希尼的妙笔之下展现出爱尔兰的民族传统与诗人的民族情感。希尼重视诗歌创作中隐喻含义的构建与传达,在田园自然的书写中不断思考诗歌创作及爱尔兰民族。诗歌语篇的隐喻研究是学界不断深入探讨的话题之一,随着学科间的不断融合,诗歌语篇的认知语用研究成果显著。希尼诗歌语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书写,将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并结合社会环境中的生态危机探讨人与自然、民族传统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往学界对希尼生态书写的研究多局限于文学领域,缺少认知语用视角下的探讨。本研究通过对以往诗歌隐喻研究及希尼诗歌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尝试将语用学视域下的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相结合,以希尼的代表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DeathofaNaturalist)[2]中的诗歌为语料,探讨隐喻的建构及解读过程,以此揭示希尼笔下的自然与爱尔兰民族的关系。 一、诗歌语篇及诗歌的隐喻研究 1.隐喻和诗歌语篇 诗学、文体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不断融合使得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研究层出不穷。就隐喻的基本内涵而言,认知语言学将隐喻这种语言现象视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机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3]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隐喻研究所呈现出跨学科趋势,可以看出隐喻的认知和解读还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诗歌和隐喻关系密切,二者可以被视为“同质的现象”。[4]诗歌语篇与隐喻的联系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诗歌语言本身的隐喻性以及诗歌意义解读过程的隐喻性。第一,诗歌语言的隐喻性是指诗歌常以特定的意象为媒介传递诗歌含义,意象是构成隐喻最基本的语言单位。第二,诗歌意义的解读是认知加工过程,人类思维的认知活动具有隐喻性,作为人类重要认知方式的隐喻对于深层次理解诗歌的主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2.诗歌隐喻的认知语用研究 认知视角下诗歌的隐喻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随后形成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的研究新趋势。在概念隐喻理论中,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指出,通过将具体概念作为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映射从而获得抽象意义的认知方式,揭示的是人类思维和语言表达之间最本质的联系。[3]认知诗学观点下的隐喻研究强调,概念隐喻是构成我们日常语言和诗歌语言的基础,诗性隐喻在本质上也是概念隐喻,将诗歌隐喻视为基本概念隐喻的衍生形式。[5]卢卫中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作为重要文体要素的隐喻在诗歌创作中的文体特点和功能;[6]何中清和赵晶探讨认知诗学视角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死亡”隐喻,阐析该类隐喻在诗歌语篇中的呈现和发展方式、语言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7] 福柯尼耶(Fauconnier)和特纳(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8-10]继承和发展了莱考夫的语言体验哲学观,[3]弥补了概念隐喻映射单向性和映射内容静态性的不足,揭示了语言意义动态建构的多空间整合机制。国内已有学者探讨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诗歌语篇及诗歌隐喻阐析的可行性,指出“概念整合理论为诗歌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11]赵冬生结合概念整合的理论内涵将隐喻认知视为多空间的复杂映射,深入揭示了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12]王晶芝和朱淑华将概念整合理论用于雪莱诗歌的通感隐喻分析,探讨了通感隐喻的表现形式、迁移趋势和构建方式;[13]徐杰和姚双云通过对当代诗歌语料库的统计分析指出诗歌语言生成的最基本特点之一是概念整合;[14]项成东考察概念整合理论及其相关理论在希尼诗歌话语研究及意义构建两层面的解释力等。[15]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对阐释诗歌语篇的隐喻构建及意义生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学界虽已有对语用学范畴下的诗歌语篇研究,但总体上对诗歌隐喻的研究尚且不足,如罗益民从文体学、语用学和文艺学三个角度出发对英语诗歌文体的语用目的及其六大本质特征的阐析;[16]刘风光探讨取效行为视角下诗歌语篇解读的可行性,提出了诗歌语篇阐释的取效行为模式;并将源于小说叙事语篇的多层结构模式与诗歌的三种声音相结合,构建出适用于诗歌语篇分析的多层结构模式等。[17-20]虽然学界以往对隐喻的认知语用研究以诗歌为例,但语用学视角下的诗歌隐喻研究多以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21]缺乏从顺应论的理论视角出发的研究。尽管如此,已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