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 晶 结晶:结晶是指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溶液、蒸汽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熔融结晶和溶液结晶。结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1.大宗的无机盐:糖、盐、硝酸铵、尿素等。糖+盐100兆吨,化肥 1兆吨2.冶金和材料工业中,结晶也是关键单元操作。3.医药等精细化学品。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如蛋白质、纳米粒子和超纯材料的制造。 结晶的特点1. 产品纯度高:结晶过程中,物质只能在同种物质上生长,因此结晶可得到高纯的固体产品。2. 可分离难分离的物系: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共沸物、和热敏物质。3. 能耗低,操作条件安全。结晶热仅为蒸发潜热的1/3 – 1/10。 结晶的特点4. 过程复杂,涉及到多相、多组分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及表面反应,尚有晶粒粒度分布等问题。5. 结晶过程的缺点是收率低,且结晶母液的处理往往很麻烦。 凯尔文(Kelvin)公式:溶解度与粒度的关系 晶体的形成 形成新相(固体)需要一定的表面自由能。因此,溶液浓度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晶体尚不能析出,只有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后,才可能有晶体析出。 首先形成晶核,由Kelvin公式,微小的晶核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实质上,在饱和溶液中,晶核是处于一种形成—溶解—再形成的动态平衡之中,只有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以后,晶核才能够稳定存在。 结晶的步骤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 晶体生长 其中,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稳定区和亚稳定区 在温度-溶解度关系图中,SS曲线下方为稳定区,在该区域任意一点溶液均是稳定的; 而在SS曲线和TT曲线之间的区域为亚稳定区,此刻如不采取一定的手段(如加入晶核),溶液可长时间保持稳定; 加入晶核后,溶质在晶核周围聚集、排列,溶质浓度降低,并降至SS线; 介于饱和溶解度曲线和过饱和溶解度曲线之间的区域,可以进一步划分刺激结晶区和养晶区 不稳定区 在TT曲线的上半部的区域称为不稳定区,在该区域任意一点溶液均能自发形成结晶,溶液中溶质浓度迅速降低至SS线(饱和); 晶体生长速度快,晶体尚未长大,溶质浓度便降至饱和溶解度,此时已形成大量的细小结晶,晶体质量差; 因此,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加入晶种,并将溶质浓度控制在养晶区,以利于大而整齐的晶体形成。 结晶过程中,体系总的自由能变化分为两部分,即:表面过剩吉布斯自由能(ΔGs)和体积过剩吉布斯自由能( ΔGv) 晶核的形成必须满足: ΔG= SΔGs+ VΔGv0 通常ΔGs0,阻碍晶核形成; ΔGv0 临界半径与成核功 假定晶核形状为球形,半径为r,则ΔGv= 4/3(πr3 ΔGv);若以σ 代表液固界面的表面张力,则ΔGs= σ A=4 πr2 σ; 因此,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形成一个半径为r 的晶核,其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ΔG=4 πr2(σ+(r/3) ΔGv) 临界半径(rc) 临界晶核半径是指ΔG为最大值时的晶核半径; rrc 时, ΔGs占优势,故ΔG0,晶核不能自动形成; rrc 时, ΔGv占优势,故ΔG0,晶核可以自动形成,并可以稳定生长; 影响溶液过饱和度的因素 饱和曲线是固定的 超溶解度曲线受搅拌、搅拌强度、晶种、晶种大小和多少、冷却速度的快慢等因素的影响 过饱和度的测定通过浓度关联溶液物理性质: 折射率,电导率,粘度,相对密度 溶液结晶的类型 冷却结晶法(等溶剂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体 系;同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要适中; 方法: 自然冷却、间壁冷却(冷却剂与溶液隔开) 直接接触冷却(在溶液中通入冷却剂) 例如:硝酸钾、硝酸钠、硫酸镁等溶液。 溶液结晶的类型 部分溶剂蒸发法(等温结晶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的体系,或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体系; 方法: 加压、减压或常压蒸馏 例如: 氯化钾、硫酸镁等溶液 溶液结晶的类型 真空蒸发冷却法 使溶剂在真空下迅速蒸发,并结合绝热冷却,是结合冷却和部分溶剂蒸发两种方法的一种结晶方法。 设备简单、操作稳定 晶核的形成和成核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生成新核的数目。是决定结晶产品粒度分布的首要动力学因素; 分为:初级成核和二次成核。 初级成核:无晶体存在下的成核。 二次成核:有晶体存在下的成核。 一般控制二次成核为晶核主要来源。相对二次成核,一次成核速率大的多,因此导致细小晶体生成,工业上只有在生产超微粒子时才使用。 发生在无晶体或无任何外来晶粒存在的条件下。结晶容器必须干净,密闭操作防止灰尘侵入。 成核速度的近似公式 成核速度的近似公式 在已有晶体存在条件下形成晶核成称为二次成核,这是绝大多数结晶器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_704JS2-100周年 简谱【少年】二声部 百周年版.pdf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林德MT15C+锂电池检测及简易修复方法.pptx
- 2022张宇题源1000题试题册(数学二).pdf VIP
- 大连益丰物流装备有限公司物流装备制造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docx
- 完整美缝施工合同书精选四篇.pdf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培训教材.pdf VIP
- 7200MA东元变频器说明书.docx
- 202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真题模拟题练习 专题08《傅雷家书》(学生版+解析版).pdf VIP
-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真题模拟题练习 专题14《格列佛游记》(学生版+解析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