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中风.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栓治疗适应证 ;中 风 病;教学要求: 1 .熟记中风的病名概念,证侯特征。 2.理解中风的病因病机。 3.掌握中风的诊断,鉴别诊断,辩证要点 及各证型的辩治。;病名概念: 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 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又名“卒中” ;源流: 1、《内经》对中风的病因和临床 表现论述: 昏迷期:仆击、大厥、薄厥。 半身不遂期:偏枯、偏风、痱风。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 厥则暴死,气复返 则生,不返则死。” ; ;2、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证分类法,“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舌即难 言,口吐涎。” ;3、“唐宋”年代是对病因重新 认识的分水岭 唐宋以前:认为“正虚邪中”以 外风立论。 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 金元:刘河间:“心火暴甚” 李东垣:“正气自虚” 朱丹溪:“湿痰生热” 王 履:“真中风”、“类中风” ;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 李中梓:“闭证、脱证” 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 王清任:“气虚血瘀”创立 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 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犯脑。 ;范围;; ;病机: 虚(肝肾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风(肝风) 气(气逆) 血(血瘀) 病性:本虚标实证,上盛下虚证。 病位:脑、与肝、脾、心、肾有关。 ;【诊 断】 1、临床表现: (1)中经络: 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四大主证) (2)中脏腑: 神识昏蒙、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五大主证) ;2、发病特点: 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3、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老年尤多。 5、头颅CT、MRI、脑脊液、眼底 检查。 ;;【鉴别诊断】 1、中风(中经络)与口僻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 ;4、中风(中经络)与痿病的鉴别 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 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的 病证。临床以 双下肢痿软无力 多见,发病缓慢, 病程长。 ;【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分期辨证: (1)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1至2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1个月。 (2)恢复期:发病后2周或 1个月至半年。 (3)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 急性期以标实证为主,临床多见 肝风、痰浊、瘀血、腑实证。 ; 2. 察神;3、辨顺逆; 4、辨闭脱: 闭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恢复期、后遗症期:扶正祛邪。 益气活血,滋养肝肾, 育阴熄风。 ; 二、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标祛邪 中经络:平肝熄风,清热涤痰,活血 通络、通腑泻热。 ;三、分证论治 (一)中经络;2、风痰阻络 主症:四大主症+痰瘀症脉 治法: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 法半夏、茯苓、白术、橘红、 甘草、天麻、生姜、大枣、 酒大黄。) ; ; 4、气虚血瘀 主症:四大主症+气虚血瘀症脉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 黄芪、赤芍、川芎、 桃仁、红花、地龙、归尾 ) ; 5、阴虚风动 主症:四大主症+肝肾阴虚症脉 (头晕头痛、耳鸣目眩、 腰酸腿软)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