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 灸第1页
适应症 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第2页
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也许引发局部皮肤烫伤,另一方面,施灸过程中要耗伤某些精血,因此有些部位或有人是不能施灸,这些就是施灸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能够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 第3页
禁忌1.凡暴露在外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腰骶部、下腹部,男女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另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第4页
1、直接灸是将大小合适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第5页
1、直接灸(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许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合适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要求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和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和瘰疬等慢性疾病。 第6页
1、直接灸(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许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合适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要求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第7页
2、间接灸是用药品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皮肤隔开,进行施灸办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第8页
2、间接灸(1)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要求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第9页
2、间接灸(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要求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肿疡等症。 第10页
2、间接灸(3)隔盐灸 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要求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第11页
3、艾卷灸(1)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办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第12页
3、艾卷灸(2)A、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能够通过医者手指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方便随时调整施灸距离和避免烫伤。 第13页
4、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一种办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合适用艾灸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合适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第14页
5、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品,装入温灸器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用 。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