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君毅《母丧杂记续记》 吾母逝世。转瞬四十日,而哀思仍不克自己,惟赖吾妻廷光面语及二妹四妹五弟六妹来书相慰。而二妹来书,复言其每当中夜,则思母欲发狂,六妹来书又自谓迷 路,问我母灵真在否。吾虽亦驰书相慰,而书成益足增悲。两妹信中又谓吾母年来每言及吾发白并得吾汇款时,即生感伤。实则吾远居异地,于侍养之事,全未尽 心,唯赖妹弟贤孝与母相伴。今吾母逝世,则吾纵积财千万,亦更不能以一文购甘旨以养吾亲。而终吾之生,茫茫天地,亦将求母之音容而不可得矣。 二妹来书,谓已为母在苏州灵岩山五龙公墓购地二穴,已于上月十日安葬吾母于其地。暑中并拟将吾父骨灰亦迁葬于此。吾觅得苏州地图,见灵岩山在苏州南,地 近太湖。二妹来信亦谓墓地可遥望太湖。吾今欲归未得,唯时遥想墓地所在,而山川隐约,亦不知所在。每念母今已不得住苏州十全街与妹弟伴,而独长眠于此,辄 觉心痛难忍。 近来捡出吾母旧信,母皆亲书月日,而年历则无。母最后一信,为去年十二月所寄。时母尚未病,信中风趣如昔。母谓梦见一大 风车,忽尔崩倒,有青蛙在旁作笑。继言宇宙不会毁灭,如毁则众生将何所凭依云云。吾得母信对母所言,终不知其确解。唯吾妹来函,谓自吾母逝世,若觉天地变 色。而吾近四十日,亦恒觉吾之天地己非昔日之天地。天地固不毁,众生亦将永在。然吾兄弟姊妹失吾母,将何所凭依? 吾母有灵,当有以教我。 二妹来函,言母在入医院后,初病愈即嘱五弟往理发,谓吾生日将届云云,及病重遂不复言此事。唯对二妹自谓其若有不测,吾必悲痛,不宜相告。但又谓吾于学 问已有所得,悲痛亦应可已云云。吾母生前原已有见于道,尝信人生有死而不亡者存。吾亦尝与吾母言及此义。吾母谓吾学问有所得亦指此。然二妹来信,谓吾母遗 容虽微带笑容,而临终时亦尝流泪。则吾母虽自知其慈灵之常在,亦固不忍弃吾兄弟姊妹而去也。则吾今虽信吾母之慈灵之常在,吾之悲痛亦终不能已也。 吾母逝世,设神位于沙田慈航净苑,吾每周去进香二次,又设母像位于家,以便朝夕供饭礼拜。此四十日中吾除读佛经与儒书外,他书皆不欲过目。上课亦不欲讲 儒佛以外之义。尤厌事务上之会议与一般之谈话应对。然吾亦常思由情与理之交澈,以真知死生幽明之际,尚如何加以感通之道,而时有所悟,今亦杂记于此。 世间之思想多有不重死生幽明之际之感通者,即哲学宗教家之信灵魂不灭者亦罕言之。
吾母逝世,友人中有 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以吾母已息劳人间,魂归天上,驰函相唁者,斯言亦未尝不使吾生感。基督教固不同唯物主义自然主义之断灭论,以人死即一瞑不视,唯留躯 壳也。吾亦固信,人之生也,有所自来,则其殁也,亦有所往。骨肉归于地,魂气返于天,亦吾华思想中固有之古义。而吾数十年之慎思明辨,亦使吾深信人心与人 之精神之非此七尺之躯之所能限。不限于此七尺之躯者,亦不应竟与躯壳共存亡。然吾今复念吾母之灵,果只魂归天上而已乎? 彼基督教徒谓 人之灵由天帝之造,亦天帝之所爱之如已者。则人殁之后,人之灵即还于天帝之怀,则为乐固当无极。然彼基督教徒,又有人死不必归天而入于地狱或炼狱之说。则 吾母今又果何在乎?彼基督徒又有人之升天,待其生前先信其教之说。而子孙纵皈依彼教,亦未闻有即可使父母必得超生之说。则吾今又将何所为乎?吾又思若吾母 已魂归天国,与彼一一在天之魂灵,皆与天帝之纯灵,浑合而无二,如冰之泯释于水,则吾今纵亦返于天,亦将求母之灵而不得,而吾今之念母之情亦终将无所告 语。若吾母魂归天国,仍在帝左右,唯待千百年后耶稣再降世而皆复活,则在此耶稣未复活之千百年中,吾与吾母,仍天人相隔,无道以通,此皆令我徨惑,而疑情 难释。 又有学者告我曰:依基督教义,父母死之后,息劳归天,乃死者之幸,故生者应为之乐,而不应生悲。生悲者乃以生者自觉失其怙恃之 私情,非为死者计之公情也。然斯言也,吾亦疑之。吾自验吾之心,念吾母之丧,吾固不能自免于此失其怙恃之私情。然吾亦非唯有此私情也。吾回念数十年来,种 种对吾母未能尽孝之事,辄负疚无已。今吾母逝世,欲求赎过之地而不得,吾是以悲也。此求赎过之地之情,岂为私情乎?若果然也,则吾对生人求赎过之事,亦为 私情矣。若吾求对吾母赎过非私情,则吾今求此赎过之地而不得之悲,亦非可以私情言之矣。吾未闻信基督者,于此有以释我之疑,则吾疑彼信基督者于父母死之 后,一经弥撒,即足慰情,正证其情之不深不厚,故慰情之道,乃若此之轻而易矣。
吾母逝世,念吾母生 前尝信佛,故为吾母在慈航净苑诵经。吾亦净居其中者十日。佛家初由感生死事大而发心。吾读中国之高僧传,又见其多由父母死而后发心出家。佛经中有报父母恩 经者,首纪释迦对白骨而拜,谓此为其无量劫中之父母。此经复详言父母因之无尽,……谓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又曰于诸世间,何为最富?何为最贫?悲母在 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