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 弃 疾 词牌名 词题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朗读技巧 1.读准字音。 2.语速较缓,注意停顿,读出轻重音。 3.有感情地诵读。 §朗读全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一.郁孤台和造口并不在一个地方,作者为 什么在造口,却突然写到郁孤台呢? §词作赏析 极表怀念旧京师及中原之意。旧京师即北宋 京都汴梁。 二.清江水:赣江。 “中间多少行人泪!” §词作赏析 本句表达了词人 的什么情感? 史实背景: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金 兵南侵,分两路渡江。其中一路追隆佑太后 (哲宗皇后,高宗伯母),隆佑从南昌仓促 南逃,至造口,金兵虽未追上,可是他们沿 赣江南下,一路上抢掠杀戮,惨不忍睹。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词作赏析 长安:本是汉.唐建都之地,后代诗文常用于代表京都,此处指北宋京都汴梁及广大中原地区。 望:深刻表达了词人急切盼望北定中原的感情。 可怜:写出了词人极为愤慨惆怅之情。 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 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 暗示主和派在收复河山问题上形成的社会障碍。 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两句的意思? §词作赏析 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 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 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抵抗外 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一句如何把“愁”与“鹧鸪”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鹧鸪有何喻意? §词作赏析 “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清江水 行人泪 水是清的,却充满了历史的血泪。(感慨.控诉)“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怜 对京城汴梁失去感到惋惜及对北宋盛时的追念。 东流去 喻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不可阻挡 愁余 愁国破家亡,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闻鹧鸪 以鹧鸪的哀鸣,既表明报国志向,又表明了壮难酬的悲愤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上片:控诉金兵入侵,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的深切怀念。 主题:写词人途经造口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抗金的决心,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下片:即景抒情,表明了必胜的信心,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充 分体现了豪放词的艺术特点。 §艺术风格 课堂练习: 1.填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 ) ,号( )。他是( )(填时代)伟大的爱国词人。1162年南归后仕途波折。1207年,病重的辛弃疾“大呼杀敌数声”而气绝。 2.请说出本词以“东流水”寄寓军民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的词句: 3.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郁孤台”两句是追述当年金兵侵扰赣(gàn)西地区人民受害的惨状。行人,指路上行路的人。 B.“西北”两句是说被群山所遮蔽,望不到京城,实指中原尚未恢复。长安,汉.唐时京城,这里皆指汴京。 C.“青山”两句是说江水毕竟冲破重叠峰峦的阻碍,向东奔流而去因为作者亟(jí)望到前线抗敌,所以对“东流”产生向往之情。 D.“江晚”两句中,“鹧鸪”鸟鸣声凄切,如曰“行不得也哥哥”,“山深闻鹧鸪”,寓含降金之事行不得之意。全句表现出对朝廷主和的不满。 背 诵 全 词。 §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