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数学教案设计理念.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教案设计理念 【篇一:教学设计说明】 教 案 说 明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 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 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 概括的能力;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 表述的能力; 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 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诊断分析 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 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 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 线的性质再证明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 运用. 四、教学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 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 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 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 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 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 ① 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② 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 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 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 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 1 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评价方式 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 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指导老师点评 任何数学老师都想上一堂优秀的数学课,优秀的数学老师想自己上 的每一堂课都是优秀的,我们都想成为智慧型的数学老师。我们高兴的看到,郭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一、学生的发现二、知识的产生 发现结论是定理的初级阶段,如何让定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可迁移的印记呢?郭老师通过“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表演的机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引导学生用普通数学语言、几何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表述和转换,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产生其实就是数学语言的产生, 三种数学语言的互化形成数学知识内化,在这个环节表现的生生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在这样的交流,试错中完成的,什么叫水到渠成,由此可见一斑。 三、知识的运用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其实就是这个定理(基本模式)在较为复 杂的图形中的识别与分离(例题 1)、组合与补全(例题 2),几何定理的运用就是基本图形的识别与补全,例题的选择是为了学生形成能力、能够迁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郭老师在这两个例题的设置上让我们看到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