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训练——逻辑与语文 教学PPT课件.pptx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训练——逻辑与语文 教学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逻辑和语文学习 ; 在语言环境和说话者的客观环境中,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必须是确定的。;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请问肖像在哪个盒里? ; 以上两例都涉及逻辑知识,一个涉及概念问题,一个涉及逻辑原则。 逻辑是研究人们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 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泛指人们思维的规律; 第三,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 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电影《教父》台词; 从全国卷试题来看,重点考查的四大核心素养中,最大的难点是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 从2022年高考来看,“进一步注重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包括不良情境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因为“真实情境”往往是复杂、纷扰、无序和真伪混杂的。 评价高考有很多维度与角度,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紧迫性,确实前所未有,已经成为当下语文高考备考中的主要矛盾,亟需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特别是要让它成为当下语文复习的高效策略。 为什么逻辑思维会成为语文新高考的本质问题?;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与新高考的重视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条最重要的认知规律,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语文课堂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更是与逻辑密不可分。——高考语文考纲制定负责人温儒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丢失思维能力,不能没有理性的底蕴,不能缺少了阳刚之气。语文课要有诗意美、情境美、形式美,更要有逻辑美、思维美、理性美。——语文出版社前社长王旭明 逻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逻辑思维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逻辑思维作为一种基础工具,能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 逻辑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本质。新高考语文固然会考查考生的形象思维,但整张试卷都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 ; (二)师生逻辑思维的知识结构缺陷 在发达国家中,很重视逻辑思维教育,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看作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而我们国内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差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国,基础学科是6门,即数、理、化、天、地、生;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基础学科是7门,包括逻辑,即数、逻、理、化、天、地、生,逻辑放在数学后面。这一点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董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培育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大、中学阶段,将逻辑作为一种必修的通识教育。但在中国,作为通识教育的逻辑课,已经缺席了数十年之久。晚清民国,大、中学校多开设有逻辑必修课,很重视普及逻辑常识。“十年动乱”中,大、中学校的逻辑教学遭受重创。70年代末,逻辑课开始在大、中学校复苏。但1988年,中学语文教材再次删除了有关逻辑学的教学内容。进入90年代,在很多大学逻辑从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最后师范院校课程中的逻辑学也被删除。 到目前为止,我们高三的师生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逻辑思维(普通逻辑)训练,存在严重的知识结构缺陷。现在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已经恢复逻辑思维的学习与运用。;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 如果p,那么q 并非q 并非p 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 S1是P S2是P Sn是P 所有S是P 王安石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有S都是P; 在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试题中,有很多题目涉及逻辑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中的“因果颠倒”“已然未然”“偶然或然”等,则多数属于逻辑命题与推理不当或不明确的问题。 “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绝对化 ”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

文档评论(0)

穆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