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职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形象 教学PPT课件.pptx

2024届中职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形象 教学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鉴赏 关于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古诗词鉴赏——诗词形象 目录 常见的人物形象: 英雄 谪客 游子 隐士 闺妇 形象 举例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实主义诗人)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 胸怀宽广,豪放豁达 李白狂放不羁的千古诗人形象;苏轼(豪放派代表诗人) 踌躇满志,自信潇洒 苏轼《念奴娇》风流潇洒、爱情美满的周瑜,在谈笑风生中立下战功,少年得志 金戈铁马,转战沙场 王昌龄《出塞》饱经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会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纵情山水,归隐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耕作的隐者形象 孤傲高洁,独守节操 柳宗元《渔翁》渔翁来去自如,与山水合一,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遗世独立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 李清照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陆游《书愤》大志落空、奋斗落空,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 重情重义,儿女情长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依依惜别,不忍别离) 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郭祥正《访隐者》“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悟环境/处境,把握形象 作者所处的环境(如“战乱时期”)、处境(如“遭贬之际”)直接影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决定作者选取的景物特征,也会决定诗歌刻画的形象特征。 2.抓描写,分析形象 诗歌多使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白描、细节或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3.析景物/意象,感悟形象 如:明月夜多用来刻画他乡游子、闺中少妇、戍边将士等形象,燕子飞多用来刻画羁旅行役、伤春悲秋、壮志难酬等形象。 4.析典故,揣摩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雄心不减当年,期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 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中作者的形象特点。 常见提问方式 答题步骤 (1)点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总括性格特点) (2)析诗句——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细节分析、明确手法) (3)明作用——概括人物形象的意义及作者的感情(作用及主旨) 典例讲解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 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①诗中刻画了一位绝意仕途、栖隐山林、深居简出、品节清白、自由洒脱、性情散淡疏放的隐者形象;②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③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隐士形象?请简要分析。 点形象 析诗句 明作用 同步精练 P276 塞下曲·其六 唐·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①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②颈联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诗人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 ③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点形象 析诗句 明作用 景物形象 一、客观景物,浸染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自然景物。 二、咏物诗中作者托物言志的物象(如松、竹、梅等),这些物象往往寄托这作者的情感、志向、人格等。 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诗歌中往往依靠意象或是意象群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组合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意境”。以意象为突破口,对诗歌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无论哪一种命题思路,都关涉到意象(景、物)、意境、情感三个方面。 景物形象的鉴赏: 1.抓住意象,把握情感:诗歌离不开意象,诗歌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靠意象来建构。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2.关注色彩,分析情感:诗人在描绘意象时常用色彩来暗示自我的心境,因此,诗歌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鉴赏诗

文档评论(0)

穆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