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
作者及工作单位
沈美华 墨江县鱼塘中学
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7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情分析
莲在本地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2、简介文体及作者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
4、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5、总结反思,扩展延伸。
出示幻灯片(莲花),引导学生回忆咏“莲”或“荷”的诗句。由此引人新课。
2、由学生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
3、朗读训练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语调。幻灯片展示重要字词读音。
2)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学生自由朗读,相互提问,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的字词句提出质疑。
活动一:比一比.说一说
字.词.句.译文理解比赛
①.字词句理解:你提我说. ②.译文:你译我评.
4)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活动二:比一比.谁的理解能力好
方法:我提你答
4、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进行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哪三种 人?
2)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作者借莲花寄托什么情感.这是什么写法?
5、假如学习环境不好,该何去何从?
引导学生课前自读课文,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并要学会圈点勾画。
借助课文录音、图片、问题,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思考问题,领悟本文鲜明的主题。
1,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4、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5、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托物 言志
菊 — 隐逸者(颇有微词)
莲 —君子(自视清高)
以花喻人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十分轻蔑)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对学生的评价,第一要参照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第二方面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表现,而学生对课文学习中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各种素质培养应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以往的的教学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句一句地翻译。我那时所担心的是考试时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不做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有时候考勤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在课堂上已经讲过,还反复强调,一定得注意,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后来,我通过本次的培训,听取专家的讲授,对比自己的授课形式,得到了启发,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