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doc

实验报告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梁志甲 学 号: 6101113153 专业班级: 电气134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二、实验要求 了解和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标准式。 研究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掌握欠阻尼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Mp、tp、ts的计算。 观察和分析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Mp、tp、ts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计算机一台(Windows XP操作系统) 2.AEDK-labACT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3.LabACT6_08软件一套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用于观察和分析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开环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式: 自然频率(无阻尼振荡频率): ; 阻尼比: 超调量 : ; 峰值时间: 有二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如图3-1-7所示。它由积分环节(A2)和惯性环节(A3)构成。 。 图3-1-8 Ⅰ型二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 图3-1-8的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各环节参数及系统的传递函数: 积分环节(A2单元)的积分时间常数Ti=R1*C1=1S 惯性环节(A3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 T=R2*C2=0.1S 该闭环系统在A3单元中改变输入电阻R来调整增益K,R分别设定为 4k、40k、100k 。 当R=100k, K=1 ξ=1.58 1 为过阻尼响应, 当R=40k, K=2.5 ξ=1 为临界阻尼响应, 当R=4k, K=25 ξ=0.316 0ξ1 为欠阻尼响应。 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指标Mp、tp、ts的计算:( K=25、=0.316、=15.8) Ⅰ型二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见图3-1-8。该环节在A3单元中改变输入电阻R来调整衰减时间。 实验步骤: 注:‘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1)用信号发生器(B1)的‘阶跃信号输出’ 和‘幅度控制电位器’构造输入信号(Ui): B1单元中电位器的左边K3开关拨下(GND),右边K4开关拨下(0/+5V阶跃)。阶跃信号输出(B1的Y测孔)调整为2V(调节方法: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L9灯亮,调节电位器,用万用表测量Y测孔)。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1-8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 模块号 跨接座号 1 A1 S4,S8 2 A2 S2,S10,S11 3 A3 S8,S10 4 A6 S2,S6 1 信号输入r(t) B1(Y) →A1(H1) 2 运放级联 A1(OUT→A2(H1) 3 运放级联 A2(OUT→A3(H1) 4 负反馈 A3(OUT→A1(H2) 5 运放级联 A3(OUT→A6(H1) 6 跨接元件4K、40K、100K 元件库A11中直读式可变电阻跨接到A3(H1)和(IN)之间 (3)虚拟示波器(B3)的联接:示波器输入端CH1接到A6单元信号输出端OUT(C(t))。 注:CH1选‘×1’档。 (4)运行、观察、记录: ① 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二阶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也可选用普通示波器观测实验结果。 ② 分别将(A11)中的直读式可变电阻调整到4K、40K、100K,按下B1按钮,用示波器观察在三种增益K下,A6输出端C(t)的系统阶跃响应。 ③ 改变积分时间常数Ti(惯性时间常数T=0.1,惯性环节增益K=25,R=4K,C2=1u),重新观测结果,记录超调量MP,峰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填入实验报告。(计算值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 ④ 改变惯性时间常数 T(积分时间常数Ti=1,惯性环节增益K=25,R=4K,C1=2u)重新观测结果,记录超调量MP,峰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填入实验报告。(计算值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六、思考、讨论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 图像离稳定值差的太多,大致形状一样。 七、参考资料 1.《自动控制理论》,王时胜、曾明如、王俐等

文档评论(0)

134****48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