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Add your title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Add your title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任责
第5课② 大学之道《礼记》
文学常识《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令河南商丘)人。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文学常识
《大学》来源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大学》《中庸》本为《礼记》中的一章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夏禹后代,姒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古代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学习不同的东西。 小学(古人 岁入小学)阶段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 大学( 岁入大学)阶段则教学生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家政治。 文化常识:古代学制815文学常识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主诵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三纲八目”分别是什么?(纲:本意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目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④于至善。 ①大学:“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之道:是指大学或成就大人之学的途径和方法。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使动用法,即“使...彰明”, 即发扬、弘扬。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美好的品德。③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④止:达到。德行,引领我们抵达人生美好的境界。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亲近抚爱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疏通文意壹
明明德发扬自己固有的德行(仁义礼智信),激发人们完善自己的自觉性。亲民止于至善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使自己的修养作用于民众,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从而使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 三纲1.“三纲领”具体指什么?
“明明德”和“亲民”二者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只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得以教化民众,只有自我不断日新才能够新民。同时要在实践中将“明明德”的内在修为和“亲民”的外在事功发挥到极致,也就能达到“至善”的境界了。“明明德”是对己而言,不断彰明自己内在的德性; “亲民”是对人而言,以自己的至德教化民众,使之除旧布新;“至善”乃“明明德”与“亲民”发展的最终归宿,也是二者发展的最终目标。大学之道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1.知止: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2.静:心不妄动。3.安:性情安和。4.虑:思虑精详。5.得:处事合宜。
静安虑得思虑精详处事合宜心不妄动性情安和定坚定不移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主次,每件事情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万物有理,四时有序
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度此生。要知道事物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