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诗,叫作铅山.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一首诗,叫作铅山 一个地方是一首诗。 有一首诗,沿唐宋元明清,一路日暖风轻、鸟语花香至今。 她的名字叫作铅山。 诗人王贺走到鹅湖山下,也不禁为鹅湖的美所折服,即兴写下了鹅湖山下稻梁肥。 《社日》 王贺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阱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让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暮春的晴好日子,一个满怀抱负却生逢乱世、抑郁愤懑的诗人,因为一次远差,途经铅山。诗人被丰收在望的满眼稻梁所吸引,且行且看,心胸为之豁然开朗,满腹惆怅已于不知不觉间消散于眼前的俊山秀水中了。诗人行至鹅湖山下,意犹未尽,但天色将晚。 此时诗人忽见一村前泥墙瓦屋,酒旗横斜,便决定暂住一宿再续行程。将行囊在客房里安放停当,走出小店往村里闲逛,见猪在圈,鸡在囚,怡然相对,哼哼叽叽。桑树柘树长长的影子拖在斜阳里。小村缘何安静的如在画中?正诧异,一群喝高了的老少爷们,在装扮齐整的媳妇、儿女搀扶簇拥下,嬉笑而归。 像王驾那般途经铅山而流连忘返,产生隐逸田园之念的文人士大夫还有杨万里,看到杨村的美,一时诗性大起,提笔就起,于是一首《过杨村》便应运而生了。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当诗人杨万里经过处于乡野之地的铅山杨村,目睹眼前石桥两岸的烟水人家,杨柳荫中的酒馆,葡萄架下的渔船,水岸红红白白的花,坂上碧碧黄黄的荷浪麦浪,生出“为谁辛苦不归田?”的感慨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再联系他后来拒绝接受赣州知府的任命,卷起铺盖提前归隐吉水故里的所作所为,完全可以说,诗中最末这一句,乃是替他晚年生活埋下的一个伏笔。 杨村,地处铅山县腹地,是道教名山——葛仙山麓的一个大村庄。这里民风古朴,女淑男敦。其地盛产白莲、稻粮。夏末秋初,碧荷千倾,稻浪万重。清澈见底的杨村河绕村而过,穿过绽放中的荷花丛、成熟中的稻田……这是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的景象。除了种植品种中的小麦换成了水稻,其山水田园风情,与八百多年前杨万里眼中的杨村,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当你车行劳顿,转过一个山口,眼前豁然蹦出这样一个祥和美景,纵有十万火急的俗务在身,也难遏制你停下车来,徙步流连。 铅山实在是太美了,当杨万里来到铅山江口时,又一次的震撼了。 《过铅山江口》 下却诸滩水渐平,舟行已远上饶城。 酒家便有江乡景,绿柳梢头树玉瓶。 诗中所说的江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已很难考证。也许是现在的青(石)溪。因为那里是上饶从水路进入铅山县境见到的第一个大村镇。今天这里沿江两岸的绿柳仍是一带很养眼的风景。也许是现在的傍罗青州,这里历史上有过一个很有名气的码头,叫青州渡。也许是今天的铅山县城河口镇城东凤来村这个地方。它位于桐木江(铅山河)汇合到信江的出口处——当时的河口还是个没有多少人居住的沙湾。 从诗的内容上来分析,我们所能确切知道的是:这一次出差或者旅行,杨万里是从水路坐船来的。枕着信江碧波放眼山水人家,诗人眼里的铅山自然是另一番诗情画意了。 说到铅山的美,最有发言权的想必莫过于辛弃疾了吧!否则,他又怎会在游历了祖国的千山万水之后,独独对铅山情有独钟,选择客居铅山呢!而他亦是回报给这一方水土最为珍贵礼物——数以百计的华彩词章。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辛弃疾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着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此诗字里行间虽有白发归耕的怅惘,但同时更洋溢着对这一片水色山光的挚爱浓情。 在铅山闲居时的辛弃疾,虽壮志难酬,满腹悲愤,但生活并不单调,谈笑有鸿儒,词曲有知音。当时一代理学宗师朱熹和另一位力主抗金的南宋爱国词人、思想家陈亮都是他的至交。著名的辛陈“鹅湖之会”与斩马盟誓的故事即发生在这一时期。相传辛弃疾与陈亮相约,仿效十三年前朱、吕及陆氏兄弟“鹅湖之会”,聚首在鹅湖寺里,把盏共饮,长歌相答,极论时事。 辛弃疾挽留陈亮在铅山作客十日,仍依依不舍。惜别之时,两个诗人在瓢泉居门前的小桥之上,挥剑斩马盟约,誓言抗金。而每得佳句,稼轩先生皆交与歌伎或邻里知音,歌之舞之;或惠赠远方朋友,自谦曰:博千里一笑。这期间,对辛弃疾而言,可说是官场失意词坛得意,却也是他一生中词创作最为丰收的时期之一。据统计,在现存的629首辛词中,属于他晚年在铅山创作的就有二百多首。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像《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更是至今人们仍然耳熟能详的名句。 一点诗意都没有的生活是可怕的。 一个不出诗人和诗歌的地方是可悲的。 作为辛弃疾完成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