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 紫微初级中学 傅慧萍 观察窗 导管插孔 制氧剂A (白色粉末) 制氧剂B (黑色粉末) 导管 作 用: 安全地提供高纯度医用湿氧 使用说明 1.打开密封盖子,向内桶左面的过滤加湿仓和右面的反应仓加清水 至水位线。 3.向内桶右面的反应仓加入制氧剂,先放A剂,后放B剂。 4.盖好上盖(导管插孔在左面),把提手扳回正上方锁紧。 5.插好导管和鼻塞,开始吸氧,由观察窗看到供氧情况。 6.气泡消失,表示供氧完毕,打开上盖,取出内桶,倒出残液,冲洗干净收存。 依据使用说明,可能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产生了氧气? 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理由? 固体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探究 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溶液(7.5%)、适量二氧化锰、大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火柴、药匙、纸槽等 (完成学习任务单) 以组为单位,由组长记录 本组的实验方案,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 你的实验设计? 预期的实验现象? 1.烧烤用的木碳是很难被点燃的,下面需要放上易点燃的木材或固体酒精,要让木炭燃烧更旺一些,需要将木炭架空,为什么? 你们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2.木炭燃烧完后,质量变得很轻?这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3.铁丝烧烤网在加热过程中总会变黑,而户外的钢铁护栏长期暴露在大自然中却是锈迹斑斑,这前后发生的现象一样吗?为什么? 气体制取 质量守恒 区分气体 气体收集 2019年5月 竹子空心部分的气体成分中可能有哪些?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呢? 你的猜想是? 根据测定发现,竹子中的O2体积分数(12%左右)较空气中少,CO2体积分数较空气中多很多,能较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典例】 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以及伸入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的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填序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装置漏气、仪器破损等 ① 温馨提示:反应物接触越充分、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典例】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 前煤的质量相等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C.100克水与100克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克,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1克氢气在9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0克水 【错解】 选D,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所以1克氢气和9克氧气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等于两者之和,即10克。 B 易 易错点 质量守恒定律 现有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你怎样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用燃烧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 燃烧的更加旺的是氧气, 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再用澄清的石灰水辨别出二氧化碳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A B C D 反应前m/g 90 10 8 2 反应后m/g 40 10 50 10 (2)参加反应的A和D的质量比为 ; (3)推测B物质可能是 。 (1)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分解反应 25:4 催化剂或无关物质 几种常见气体和空气的性质见下表,根据气体的性质回答: 气体 空气 甲烷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氢气 氨气 00C,一标准大气压时的密度(克/升) 1.29 0.72 2.86 1.98 0.09 0.77 200C,一标准大气压时,在1体积水中溶解气体的体积 / 0.038 40 0.83 0.018 680 (1) 收集甲烷可使用的装置 (2 ) 收集二氧化硫可使用的装置 ( 3 )收集氢气可使用的装置 (4) 只能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 A、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保时捷-卡宴用户手册.pdf
- 托育园保健培训.pptx VIP
- 小学二年级创意手工制作课《西游记皮影戏》.doc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共860页).ppt
-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高清版).pdf
- 《期末成绩分析》课件.ppt VIP
- 原调正谱bB我仿佛在花丛里采珠人高清打印版.pdf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延安中学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docx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讲稿专家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之 第四讲 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的演进(夏商周时期).pdf VIP
- CN200910222219.5-金银花口服液.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