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同”与“通”辨析.docx

古汉语中的“同”与“通”辨析.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汉语中的“同”与“通”辨析 在中学语文教学、考试中,“通假字”这一古汉语现象,或多或少,会占一定比例。然而在课下注释中对“通假字”这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同”,一说,“通”,但并没有将“同”与“通”的区别做详细的说明。在这个问 题上,我问了几位资深的语文教师,他们所解释的也只是一 见之词。通过翻阅古汉语的有关资料,得出一些拙见,以供 参考。请先看下面这组句子: 鼓瑟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秦有余力制其弊。――《过秦论》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一尊还酹江月。――《水调歌头》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中学语文课本对这些句子中出现的解释是这样的: 第一组:1、2、4、7 句中“希”同“稀”(稀疏)、“莫”同“暮”(晚)、“从”同“纵”(“合纵”,一种策略)、“尊”同“樽”(酒器) 第二组:3、5、6、8 句中“无”通“毋”(不要)、“弊”通“敝”(困顿)、“支”通“肢”(肢体)、“识”通“志”(做标记) 分析一:比校第一组这些同假字(我们暂且这样称呼) 中,前后两个字的形体和解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它们的形体虽然有差别,可是,它们有一个相同的注释。例如:在“稀疏”这个义项上,“希”是“稀疏”的意思,“稀”也是“稀疏”的意思。 (二)尽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义项。但这只限于古汉语 中,在现代汉语中,在表示“稀疏”这个义项时,只能用“稀” 而不用“希”了。 翻阅大量的古汉语书籍,比较“同假字”前后两个字的 特点,发现在古汉语中的“古今字”和它是一致的。 “古今字”:同一个义项,随着汉字的演变和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出现较早的那个字叫“古字”,出现较晚的叫“今字”。 现代汉语中,“今字”表示原来的义项,而“古字”不再保留原来的义项。例如:在现代汉语中,7 中的“樽”的意思是“酒器”,而“尊”不再保留“酒器”这个义项,“一尊”中的“尊”只表示一个量词。 分析二:第二组中的字是“标准”意义上的“通假字”。我们要进一步去区分“同”与“通”,就要去了解什么是“通 假字”。 “某些词原来已专门为其造过字,但在使用的过程中, 书写者由于忘记、写错等种种原因,而没有使用本字,而找 另一个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两个字就形成 ‘通假字’。” 由此可以看出: (一)通假字中的两个字,在意义上,除了在某个特定的句子中相同之外(因为写错),其它没有任何联系。 (二)两个字没有先后之分,只是由于笔误才造成了通假。就像我们现在写的“错别字”(音同而字不同)。 如 8 句中,“志”是这句话中的本字,是“标记”的意思。而“识”的意思是“认识”,是错别字。 从分析一和分析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假字”和“通假字”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它 们之间不能划等号,而一概归为“通假字”。而对于我们中学语文老师来说,统统称其为“通假字”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方便学生们的记忆,考虑到学生们的理解程度,减少难度。 但我想作为研究者,有必要弄清这个问题。 郝劲昊,教师,现居河南巩义。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