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课文夜雨寄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
氛。
8.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
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
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
令人回肠荡气。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
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
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
为长安在巴蜀之北 ,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 ,这首诗的题目为 《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
给妻子的。他们认为 ,李商隐于大中五年 851 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而王
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 ,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 ,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
友人的。
就诗的 内容看 ,按 “寄内”解 ,便情思委曲 ,悱恻缠绵;作“寄北”看 ,便嫌细腻恬
淡 ,未免纤弱。
第一句一问一答 ,先停顿 ,后转折 ,跌宕有致 ,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
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 “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
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
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
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
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
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 “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 ,“却话巴
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 ,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 ,
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 ,而归期无准 ,其心境之郁闷、孤寂 ,
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
未来的乐 ,自然反衬 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 ,增添了重聚时
的乐。四句诗 ,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 ,何等深婉 ,何等含蓄隽永 ,余味无穷!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
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
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 ,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 ,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 ,而一为妻问,一
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
己答;一为归后谈助 ,遥应妻问。而以 “何当”介乎其间 ,承前启后 ,化实为虚 ,开拓出
一片想象境界 ,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 ,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
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 ,“期”字的两见 ,特别是“巴山夜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