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NTENT
目录
I 工业上楼 发
展背景与政策
P4
工业上楼 典型案例
P18
2
1“工业上楼” 五要
素模型及应用
P36
4
“工业上楼”
T
1 特色产业园区要点指引
P48
P48
戴德梁行
产业咨询服务体系
P60
CHAPTER 1
工业上楼
发展背景与政策
“工业上楼”概念
》国内外发展历程
》发展动力与问题
“相关政策梳理
04戴德梁行 ·策略发展顾问部
“工业上楼”与特色产业园区操作实践05
“工业上楼”概
今
心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湾区凭借沿海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 势,吸收全球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和发展了香港转移的轻 型工业,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历30-40年高速发 展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资源紧缺 与产业扩张升级问题。因而,大湾区由市场自发和政府引 导,协同推动了“工业上楼”的快速发展。在借鉴香港 “工业大厦”模式基础上,深莞等大湾区城市根据土地区 位、产业基础、制造工艺等进行落地性改良,正在逐渐形
成符合大湾区实际的“工业上楼”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对“工业上楼”尚无统一 的定义。从直观上理 解, “工业上楼”不同于在传统单层厂房进行生产作业的 空间模式,而是在高密度园区的高层楼宇中进行生产、研 发、设计、办公的新型工业载体发展模式。 虽然多层厂房 已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接受、运用,但本研究报告所探讨 的“工业上楼”建筑是指具备相近行业高通用性、高集约 性的特点,符合国家通用建筑标准及消防、节能、环保等 现行规范和政策要求,用地性质为普通工业用地(MI)、 新 型产业用地(M0), 容积率不低于2.5,高度24m 以上,层数 5层及以上,配置工业电梯且集生产、研发、试验功能于一
体的厂房。
特指在MI 或M0 用地上
的生产空间模式创新
载体
参数
楼层荷载、层高及设施设
备等标准更高
建筑
形态
建筑总高24 m 以上或
楼层层数5层及以上
轻型、环保、低能耗及低
振动类企业
图片来源:戴德梁行分析整理
内外发展历程
经过早期境外萌芽发展, “工业上楼”模式被逐渐引入中国大陆,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示范应用,带动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逐步
探索和适应,并呈现由沿海城市逐步往内陆城市发展趋势。
萌芽期:香港,新加坡的早期实践◎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香港、新加坡迫于土地资源稀缺、工业迅猛扩张等客观压力,先后开始对“工业上楼”进行初步探索和发展。 由于城市区位、发展时期、驱动因素的不同, “工业上楼”的产品特征及形态经历了多重演变,大体分为“工业大厦”、 “堆叠式
工厂”两种模式。
20世纪50年代一80年代香港工业大厦模式萌发
工业上楼发展模式:工业大厦
活跃时期:20世纪50-80年代
驱动因素:工业发展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存在矛盾
实施主体:政府或私人
主要产业:低技术、劳动密集的手工业、轻工业
产品特征:以10-24层大厦为代表,容积率3.0以上,楼高小于100m
代表案例:香港工业中心、海怡工贸中心
20世纪80年代一至今新加坡堆叠式厂房模式起步
资料来源: 《共享式工业上楼在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上楼”发展模式:堆叠式厂房
活跃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驱动因素:产业升级,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解决中 小企业因租金、场地等分散运作限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实施主体:政府主导
主要产业:无污染的轻加工、研发类产业
建筑形态:通常4-9层,以3层为一个单元向上堆叠,容积率2.0以上,厂房 中包含生产制造、研发办公、物流仓储三大功能,配有货梯、装卸平台
等生产辅助设施
代表案例:大士生物医药园
◎发展期:粤港澳大湾区现状与格局
传承香港,大湾区工业上楼全面开花
在经历近40年粗放式、规模化发展之后,大湾区主要城市的工业发展面临严重土地资源紧缺的瓶颈。 一 方面,政府招商引资和 企业扩充产能,均需要大量的制造业空间;另 一 方面,目前深莞等大湾区城市的工业用地主要来自于城市更新,而由于征拆返还 要求,其容积率必然上升。在此背景下,催生了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东莞松湖智谷等 一 批较为知名的新型“工业上楼”产业
园项目,这也为解决制造业和空间矛盾踵出了 一 条新路。
可 以 预 见 的 是 , 产 业 发 展 将 长 期 与 城 市 更 新 “ 工 改 工 产 生 的 高 容 积 率 产 业 空 间 相 伴 而 行 , 因 此 , 工 业 上 楼 ”将 是 未 来 1 0 -
15年的大湾区主流产业空间供给模式之 一 。
肇庆
广州
惠州
东莞佛山
东莞
中山
江门
珠海
*图中时间统计节点为2022年5月
深圳
香港
澳门
第一圈层:“工业上楼”已运营项目数量20个及以上
第一圈层:“工业上楼”已运营项目数量20个及以上
第二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