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齐华的文章
数学教师理应具备的几种视角
2007-01-10 07:23, 特级教师家园 张齐华 , 6254 字, 2/421, 收藏 | 引用
●对“根”的追问
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学科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如果不能对“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与人的关系、数学教育存在的意义、数学教育之目的”等有一份深切关注与深刻思索,他的工作则必然就带有一种盲目性与追逐性,自然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数学教育变革中寻得“不变的东西”,找准继承与创新的支点。回到“原点”思考,刘坚教授如是说,这也应该是我们数学教师面对任何问题时必须首先提醒自己的。
●对“美”的体悟
数学首先是“真”的,它是一门充满理性,并“教人”理性的学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由此而放弃对数学“美”的追随。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在课堂向学生传递数学的美,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数学给我们带来的关于自然有序、结构的美,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生共荣美好景象,获得对大自然崇高和敬畏之感,或许,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就应具备对数学美感的良好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并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强烈体验与感悟走进课堂、走进孩子、走进数学,与他们共享数学美、共创数学美。
●对“史”的关注
察史可以明今。一个真正热爱数学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深沉的历史感。明了中国数学的历史、明察西方数学的历史、明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悉中国数学“问题解决”之传统,知晓西方数学“科学理性”之渊源。或许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永远不会与孩子们提及“笛卡尔”、“亚里士多德”、“尼采”、“米藏山国”、“弗赖登塔尔”,但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并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数学前进的精神力量与源泉。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知道现在国外的数学课程改革之进程,把握他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也汲取他们历次改革后沉淀下的原创性的经验与教训。熟悉“回到基础”、“新数学运动”、“《人人算数》”等,知道他们每一次变革的背景、思考与问题。(千万别以为,这些只是课程专家们理应关注的。)坚信,你的视野有多开阔,你创造的空间就有多大。
一股
我们缺少的可能就是这些:对“根”的追问,对“美”的体悟,对“史”的关注。
学校为谁而“美丽”?
张文质先生在他的著作《唇舌的授权》中这样诗意地为我们描绘他心中理想的学校:“远远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风景;远远的,学校是一个希望。”学校应该属于孩子们,那是他们经验得以分享、精神获得寄托、情感得以倾诉、力量得以释放、生命得以突显的地方。可如今,又有多少学校,能让我们远远地嗅着孩子的气息?远远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儿童生活生存的乐园、这是一个释放童年生命张力的天地?
从不同角度打量,学校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社会角度看,学校是一个政府办学机构,是一个事业单位;教师角度看,学校是他们赖以谋生的场所,是他们付出体力与智力,并谋求正当回报的地方;而从学生的角度看,学校则是他们藉此获取进一步成长所必须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力量源泉的地方,是他们投注了整个童年、而决定生活于其间的精神家园。
然而,并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所学校都为我们展现着这样一种现实的场景:校门口,记载着学校获得的种种荣誉;宣传栏,传递着教师们每天的工作;导护栏,表达着教师对学生方方面面考核后的结果介定;走廊边,留下的是学校对学生的“殷殷期望”;花坛边,迎面而来的,也不过是“请爱护花草林木”等面向孩子的谆谆告诫……可曾想过,校园中,哪儿能听到孩子们自己的话语?哪儿能真正望见孩子们自由的身影?哪儿能感受到这是一片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天空?哪儿能让我们真切体悟到这片“美丽的风景”和“远远的希望”。
学校,究竟为谁而存在?学校,究竟因谁而美丽?
我曾和同事们探讨,为什么孩子们喜欢去“苏州乐园”?他们笑答:“因为在那儿,他们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映入眼帘的,哪儿不是孩子自己的风景?四处弥散的,哪处不留下孩子特有的气息?这就是儿童自己的“家”,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
于是,我一遍遍地在内心深处想象并规划着心中理想的学校: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学生寄语、红领巾留言板;橱窗栏上,清晰地写着“今日活动”字样,告示着孩子们今天即将举行的所有活动:“新一轮学习会成员即将改选”、“学生会将围绕用餐浪费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学生代表与校长见面会于下午四点举行”等;教室前,每一面墙壁都像一个个友好的同伴,在时刻提醒着你,哪些是应该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