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作业题目一:“我心中的好教师”
认真阅读下面关于“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的新闻报道,请结 合材料、教师学相关知识与理论以及自身受教育经历和(或)自身教育教学经验, 以“我心中的好教师”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1500字。
亦教亦学且歌且行
——电大学子、“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采访侧记
2014年9月23日,教师节已经过去十多天,我们采访团一行三人乘坐汽车, 在陡峭的大巴山的山间穿梭。我们此行来的目的是采访电大学子、“全国最美乡 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夫妇,筹备微电影的拍摄。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他们坚守在大山深处,从孩子们身上凝聚前行的力量。 在大山里的日子里他们相濡以沫,体味人生旅程中的百般滋味,恰如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所描述的人生三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越野车颠簸在巴蜀的崇山峻岭之间,泥泞的土路中长着粗壮的杂草,摩擦着 越野车的底盘,让我们胆战心惊。车窗外景色虽美,却离悬崖只有一米之隔。从 巴中市通江县碧溪乡驱车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廖占富老师目前所在的永安镇石 庙子村小学。
在教学楼里,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夫 妇。采访之前,看过很多媒体的报道,对他们的事迹有所了解。虽然历经生活的 艰辛,也许是常年受到纯真的孩子们影响,也许是爱情的力量,他们那双清澈有 神的眼睛令我印象深刻。
1980年,张兴琼高中毕业,那时她是通江县火天岗村唯一念过高中的女生。 1988年,廖占富以高出录取线30多分的成绩考上一所著名大学,但体检不合格, 被拒之门外。伤心无助之时,有人推荐他到火天岗村小任教。对于张兴琼这位大 姐姐,廖占富既敬重又钦佩,经常向她讨教。在村里人的撮合下,8岁的年龄差 距并未成为感情鸿沟,他们最终喜结连理,火天岗小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夫妻小 学”。私下里,张兴琼称呼丈夫“小伙子”,廖占富也称妻子“琼姐”。
“三十年来,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作代课教师的时候工资很低。另外在教 学中我也会遇到科学知识不足的问题。”张兴琼跟我们反映,“如果可能继续进
修的话,我想主修数学。”
“我自从去读了电大的小学教育专业后,有了文凭,转为正式教师。课程中 的教育心理学对我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比如对独生子女的辅导、对独生子女家 长的辅导。”廖老师谈到,“如果想给孩子一杯水,你要成为一条流淌的河。现 在知识更新得非常快,终身学习对我们教师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有可能的话,我 们可以再继续进修个感兴趣的汉语言文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那是石庙子村小学的旧址,以前是一个建于清朝光绪24年的庙宇,现在 已经成为了石庙子村支部委员会。”廖占福从教室里走出来,带领着我们一边在 田间小路间行走,一边指着不远处的破旧房屋。
除去廖占富的卧室兼厨房,在石庙子村小学旧址中只有一间教室。这里曾有 两个年级,共13名学生,仅有的一位老师就是廖占富。紧邻教室有一个火坑, 上面挂着一个锅,中午他给学生们烧饭做菜。天冷时,他会生上一堆火,孩子们 围坐四周,边烤火边上课。
学校位于海拔900米的石庙子村口,视野较为开阔,在这里可以看到远处的 大山,而大山的另一边就是他们夫妇曾经一起执教多年的火天岗村小学。学校周 围树木郁郁葱葱,好像时光从未在这里流淌。大山里非常安静,偶尔有鸟在空中 发出叫声。我不禁感慨:对于二十多年坚守在这贫困闭塞山村的两位高材生,是 什么信念支撑他们度过了难熬的岁月?
廖占富、张兴琼自1988年以来承担起了火天岗村小学6个年级的教学,他 们夫妇俩各负责三个年级,学生最多时有100多名。廖占富说,“一个教室坐了 三个年级的学生,教一年级识字后要他们复习,马上又给二年级讲图画,在他们 画画的时候,又给三年级讲数学。课间休息时要给学生蒸饭,烧菜。放学回家的 时候,我们常常累得一路没话说。”
乡村教师的收入微薄。几十年过去,廖占富和张兴琼的工资,开始每月20 多元,到后来的每月400多元。“我们俩也考虑过辞职打工,那是在2009年。 那一年,女儿考上大学,儿子在读初中,我们的工资根本付不起学费。”张兴琼 悲伤地回忆起往事,“算上扫盲班,村里我教过三代人,我却供不起自己儿女读 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