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 (1).doc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报告 (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3、了解电导率仪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方程式为: ????????? CH3COOCH2CH3 + OH-??== CH3COO- + CH3CH2OH t=0??????????????? a????????????????? a??????????????????? 0??????????????? 0 t=t??????????????? a-x??????????????? a-x???????????????? x???? ?????????? x t=∞?????????????? 0????????????????? 0??????????????????? a??????????????? a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属二级反应,为使实验简化处理,加入的两反应物浓度相同,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设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转化率为x,初始浓度a=cA,0,则 当转化率x=0时,所测电导率为氢氧化钠溶液的贡献,则: ?????????????????? ?(1) 当转化率x=1时,所测电导率为乙酸钠溶液的贡献,则: ?????????????????? (2) 当转化率x在0到1之间时,所测电导率为氢氧化钠和乙酸钠溶液的贡献,则: ??????????? (3) 这里的A1,A2为与温度、试剂、电解质NaOH和NaAC有关的比例常数;κ0,κ∞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时溶液的总电导率;κt为时间t时溶液的总电导率。 结合(1) (2) (3)式可得: 以κt对(κ0-κt)/t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等于1/(k?a)。由此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当把电导率仪的输出与记录仪连接,就可自动记录电导的变化。这时记录纸上的峰高将与电导成正比。因此用峰高代替电导代入上式同样可求得k值。 根据需要将量程调至合适的测量档(由于NaOH和醋酸钠都是强电解质,所以量程调至20 mS?cm-1档)。 用一个已在红外干燥箱中干燥的洁净烧杯配制0.0500 mol/L的NaOH,测量值作为反应初始的电导率值(即κ0)。 三、实验仪器? 恒温糟,电导率仪(DDS-307型或DDS-11A型),大口瓶,25ml单标线移液吸管,电导池,烧杯,洗耳球,50ml注射器,带乳胶管的橡皮塞。 实验步骤 ?1、利用恒温槽控制反应温度(复习恒温槽的操作方法) 2、配制反应液 采用称重法配制0.1000 mol/L的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 3、调节电导率仪并测反应初始电导率值 插上电导率仪电源,打开开关,预热10分钟。将量程调至检查档,常数调至1,温度调至所测反应档,旋转校准旋钮使显示数值为100.0,然后调节常数使显示的数值与电导池上标的数值一致(对于DDS-11A型电导率仪不用调节显示值为100.0的步骤)。 4、反应步骤 将反应池在红外干燥箱中进行干燥,用移液管取25 mlNaOH标准溶液置于1池中,再取25 ml乙酸乙酯溶液置于2池中(注意1池和2池的区分!),将电导电极插入1池,2池上塞好橡皮塞。然后将反应置于已调节好温度的恒温槽中,恒温10 min。 恒温后,迅速用针筒压缩1池的NaOH溶液至2池,同时开始计时。继续混合两池中的溶液,约来回抽二、三次,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电导率数据(不同时候的κt)。反应约20min即可停止实验。 5、实验完毕,清洗玻璃仪器,关闭电源,整理实验台,将洗净后的烧杯和反应池放至红外干燥箱中进行干 燥备用。 ?五、注意事项 1、所用实验仪器均需干燥。 2、当将反应液加入电导池中时,不要用手扶,否则手的振动很容易引起液体的流动。 3、初次混合时,应控制用力的力度,在速度快的同时,注意不要将反应液吸入针筒或喷出。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