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4 淀粉糖生产工艺 常用工艺: 酸糖化工艺 酶液化和酶糖化工艺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3.4.1 酸糖化工艺 ㈠ 机理 淀粉乳加入稀酸后加热,经糊化、溶解,进而葡萄糖苷链裂解,形成各种聚合度的糖类混合溶液。在稀溶液的情况下,最终将全部变成葡萄糖。在此反应中,酸仅起催化作用。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㈡ 酸糖化工艺的影响因素 酸的种类和浓度 淀粉乳浓度 温度、压力、时间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3.4.2 酶液化和酶糖化工艺 ㈠ 液化 液化是使糊化后的淀粉发生部分水解,暴露出更多可被糖化酶作用的非还原性末端。是利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程度,使粘度降低,流动性增高。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淀粉酶(amylase)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1、根据来源分: 麦芽(α淀粉酶,植物) 唾液淀粉酶,胰液淀粉酶(人、动物) 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霉菌淀粉酶(微生物) 2、根据作用形式分: 内部作用:α淀粉酶 外部作用(末端作用):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 α淀粉酶(水解α-1,4糖苷键,产物为α型) § β淀粉酶(水解α-1,4,α-1,3,α-1,6,产物为β型) § 葡萄糖淀粉酶(水解α-1,4,产物为β型,从非还原端开始) § 切枝酶(水解α-1,6糖苷键,异淀粉酶、普鲁兰酶等) § 环状糊精酶(可以用作乳化剂,具有保香的效果,但是亲 水性不是很好) § 麦芽四糖和麦芽六糖生成酶 § 葡萄糖基转移酶(葡萄糖--α-1,6糖苷键--异麦芽糖, 异麦芽三糖等) 3、根据作用方式和水解产物分类: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α淀粉酶 性质: ★ 最佳作用温度80℃左右(耐中温90-100℃,耐高温110℃),最佳作用pH5~6。 ★ 金属酶类,Ca++可以维持酶分子的构象,保持最大活力和稳定性。 ★ MW:50000,PI4.0,-SH含量少,耐热性好 用途: 淀粉糖工业,制造葡萄糖、高浓度麦芽糖、果葡糖浆等的生成。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β淀粉酶 性质: ★ β淀粉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 最佳作用温度60℃左右,最佳作用pH5~6。 ★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来源 的β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率一般在60-65%左右。 ★ MW:58000左右(514个AA组成),PI5-6 用途: 淀粉糖工业,啤酒工业(糖化阶段)。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1.3.3 糊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 因为淀粉颗粒体积增大, 互相碰撞、摩擦加剧,导致粘度增加 (b)。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1.3.3 糊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微粒从淀粉颗粒上被溶解下来, 导致液体的粘度升高? 。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1.3.3 糊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 淀粉颗粒在液体中忽降粘联。于是,粘度进一步升高 (d)。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1.3.3 糊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 当大部分被溶解,而分子仍然保持完整没有被破坏时,此时的粘度为最大粘度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1.3.3 糊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 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化学键被破坏。溶解的淀粉和周围的凝胶在机械搅拌作用下被打断 (e)。于是,粘度升高和降低再次达到平衡。 粘度曲线表现为最大值。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1.3.3 糊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 在测定的最后阶段 (冷却),被溶解的松散的分子重新规则排列 回生), 粘度再次升高 (g)。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26分 1.3.4 粘度曲线评价 粘度 温度 升温 保温 降温 糊化起始 糊化起始 (粘度开始增加的温度) 本文档共76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一\17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