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二十三家王》中元钊墓志考
一、 《隋书》卷六十卷,页“杨巨源,元患者,共同州刺史,。”
唐才子传。
(杨)巨源,字景山,蒲中人。贞元五年,刘大真下第二人及第。……巨源才雄学富,用意声律,细挹得无穷之源,缓有愈隽永之味。长篇刻琢,绝句清冷,盖得于此,而失于彼者矣。
看来杨巨源的诗,在当时已很有影响。证诸令狐楚所选的《唐御览诗》,凡三十人,巨源入选十四首,已足以说明问题了。元稹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曾经跟杨巨源学写诗,据他自己忆述:
稹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粗识声病。……不数年,与诗人杨巨源友善,日课为诗。……
杨巨源当时已为人们公认是“诗人”,说明名气是不小了。因杨巨源是蒲中人,元稹在结识杨巨源之后,又游仕于河中府,于是误为是杨巨源介绍他去的。实际上元稹去河西县是随他姐夫陆翰去的。陆翰在此期间曾为夏阳令,这个夏阳县原名河西县,是唐肃宗乾元三年改称夏阳的。同时把朝邑县改称河西县。元稹是夏阳县令陆翰介绍到河西县初仕的,两县同隶河中府。当时元稹常常往来于夏阳、河西、永济之间,于是在贞元十六年才发生了与“崔莺莺恋爱”的事。
贞元十七年元稹在长安参加吏部考试,未能录取,留京攻读。杨巨源因看过崔莺莺给元稹的信,曾写过《崔娘诗》。元稹与杨巨源、卢贞同游大安亭,大约也是在这两年之中。
长庆二年六月,元稹罢相出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春,时为虞部员外郎的杨巨源来同州看望元稹,临走那天,元稹置酒相送,感慨万端。特别在罢相外放之后,愈见情谊之可贵,十分感激这位青年时代就结识了的老友,即席赋诗一首:
忆昔西河县下时,青衫憔悴宦名卑。
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
朱紫衣裳浮世重,苍黄岁序长年悲。
白头后会知何日,一盏烦君不用辞。
同年七月,杨巨源改官国子司业后,曾寄诗给元稹述怀,元稹曾答诗有句云:
知心岂忘鲍,咏怀难和阮。壮志日萧条,那能竞朝。
八月,元稹除为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九月,便偕夫人裴淑离开同州经洛阳、苏州、杭州上任去了。
二、 李建在开国时的人生经历
李建,字杓直,陇西人,唐代宗广德二年生。贞元末年,任秘书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元稹与白居易同为校书郎,遂与李建相识。据元稹为李建写的《墓志铭》云:
公始校秘书,与同省郎白
居易、元稹,定死生分。
他们之间的友谊,是比较深厚的。李建为人纯正朴实,白居易呼之为善人。白居易在《有唐善人墓碑铭》的序中有云:
公为人质良宽大,体与用绰然有余裕。为政廉平易简,不求赫赫名。与人交,外淡中坚。接士多可而有别,称贤荐能未尝倦。好议论而无口过,远邪谀而不忤物。其居家,菲衣食,厚宾客,敬兄嫂,礼妻子,爱甥侄。初,先太君好善佛书,不食肉,公不忍违其志,亦终身蔬食。自八九岁始讽诗书,尽得其义。善理《王氏易》、《左氏春秋》,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
看来李建有一定的文采,但不是诗人,或者不大喜欢写诗。元和五年以前,李建历任左拾遗、詹府司直、殿中侍御史,没有离开长安,故元稹有《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清明日》、《梁州梦》、《江楼月》等诗,都涉及到了李建。
元和五年元稹贬往江陵时,李建以比部员外郎判盐铁,白居易为翰林学士,元稹赠诗有云:
想到江陵无一事,酒杯书卷缀新文。
紫芽嫩茗和枝采,朱橘香苞数瓣分。
暇日上山狂逐鹿,凌晨过寺饱看云。
算缗草诏终须解,不敢将心远羡君。
这是元稹想像中他到江陵以后的生活,因为他含着冤愤离开京都,决定以后少管政事,将以优游闲散打发时光。如此倾吐内心的隐秘,说明三人的关系该是何等的密切了。
长庆元年二月二十三日,李建无疾而逝,五月二十五日归葬先茔,元稹、白居易曾往送葬,元稹有诗云;
元伯来相葬,山涛誓抚孤。
不知他日事,兼得似君无!?
白居易也有诗云:
从哭李来伤道气,自亡元后减诗情。
金丹同学都无益,水竹邻居竟不成。
月夜若为游曲水,花时那忍到昇平。
如年七十身犹在,但恐伤心无处行。
白居易与李建曾经烧过丹药,烧丹的目的是为了长寿,结果反而早死了,故有“金丹同学都无益”之叹。事与愿违,李建恰恰是死于服食,这就使白居易愈加伤心。李建死后两年,白居易还常常思念,有诗云:
李君殁后共谁游,柳岸荷亭两度秋。
独绕曲江行一匝,依前还立水边愁。
从而可以看出,李建、元稹、白居易三人的友谊是不同于一般的。
三、 元和五年,元患者,处理“半岁阴在,三朝礼数迁”
李绅,字公垂,毫州谯县人。唐代宗大历七年(七七二)生于乌程县,其父李晤时为乌程令。贞元十年,以诗谒苏州刺史韦夏卿,夏卿为之延誉,时年二十三岁。贞元二十年,至长安,与元稹相识,随之又认识了白居易。这一年九月,在元稹靖安坊老宅,写了《莺莺歌》。元稹写了《莺莺传》。
元和元年正月二日,唐宪宗举行改元大典,元稹与李绅、庾顺之有意避开,而去闲游曲江,元稹有诗纪之:
春来饶梦慵朝起,不看千官拥御楼。
却著闲行是忙事,数人同傍曲江头。
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