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2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难以界定的教育学
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教育价值、教育方法、教育本质等),对教育有不同的认识。如: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而20世纪初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一、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1、教育字解
中国 “形象的甲骨文”
教育最早提法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国外词解 英语educe?education educe“引出,引发”的意思(中西差别)
法语德语中 教育一次还源于“教仆”
中西共同特点:人类社会中抚育新生一代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
教育学原理
2、思考:与动物的生存活动有何不同?动物界是否有教育,教育是植根于人的生物本性还是还是有意识的人类活动?
动物界的教育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泳,虎豹捕食技巧的传授等。所以有人认为,人的教育本质上和动物是一样的。如19世纪末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的观点:“教育超出人类范围,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
沛·西能的教育起源说,认为教育扎根于本能,源于生物冲动。
教育学原理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人类教育活动的意识性和社会性
动物: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传授内容限于生存需要
人类: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动物:没有语言的类化功能
人类:“类”经验
教育结果迥异
总结:动物的教育:教育内容是出于生存需要的生命活动,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一种既简单又僵硬的技能传递。与人类的教育结果迥异。
二、教育是特殊的社会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产生“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任何社会活动都可能对人产生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称之为教育活动。区别的核心在于: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产生教育影响,但产生教育影响的不一定是教育活动。
教育学原理
2、教育活动特殊性:
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
至此,可以得出教育的定义:有意识的以影 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教育概念也在发展变化之中)
详细解释:
影响(正、反):教育有好坏、积极/消极,进步/落后,革命/反动之分,如古代的封建主义理学教育、中世纪宗教教育。
人:各阶段,各年龄,侧重青少年
三、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1、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2、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与其他教育的区别:专门组织、专业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备一定资格)
2)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欲灭一国,必先亡其文化,亡其文化,必毁其教育。如日本侵华对占领区的教育:奴化教育。殖民教育改革,首先是关闭了大学,延长小学,后来又在中小学取消了体育和政治课开设了日语课,待占领区稳固后又废止了所有的中国教材,该用日本文部省统一编辑的新教材,推行双语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教育的构成要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
2)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物)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1) 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教育者)
2) 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教育者)
3)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
A 地位的相对性
B 地位的主体性
C 互为主客体和条件
思考:谁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活动的承担者)
A 传统观点:教育者主体论
B 以杜威的实用主义观点为代表的“受教育者主体论”
C 复合主体论
3、教育内容
1) 定义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
内涵和外延都比较丰富(涉及范围、价值、表现形态)
2) 特点
A 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B 形成人的价值
C 教、学主体共同利用
D 学校教育内容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复合客体
4、教育物资
1)定义:进入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物质资源。 分为:教育活动的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
A 教育活动的场所与设施(硬件):差异性 发展性 ――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
B 教育媒体:多种形式
思考: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学校可以消亡吗?
C 教育辅助手段
2)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决定教育成效的因素:人
能否开展的决定决定因素:物
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教与学的矛盾
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