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中“和”的心理特征及具体表现 (1).docx

中西音乐中“和”的心理特征及具体表现 (1).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音乐中“和”的心理特征及具体表现 作者:李颖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9期 重庆市巴蜀中学 李 颖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谱例比较,浅谈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造成的两者之间的音乐的差异,特别是在“和”上的体现。 【关键词】音乐;和谐;中西方 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王光祈先生进行比较音乐研究开始,就进行了中、西音乐艺术的比较,称中华民族特性是一种“谐和Harmonie态度”,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美”和“善”、“文”和“质”的统一是历代音乐家的追求。西方音乐的“和谐”,更多地侧重于比例、秩序等形式。而中国音乐的“和”是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了形式的和谐,还是人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理性情感的和谐统一,是人与自然的谐和,是人与社会的谐和,讲究的是既不过分也无不及的分寸。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中国的一切文化都基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在这种文明中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天然和谐而相互依赖的亲近关系。因此,人们的生命是与他们所生活的这个自然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属于自然,完全是自然的儿女,在人们心目中,自然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与人无关、没有生命的死物,而是像人一样有灵性感知、充满了生机活力,自然真正成了人的“无机身体”,成了“人化的自然”(在情感上),成了人们赞美、讴歌的对象。人与自然的这种亲缘和谐关系为中华民族的整个文化品格定了位:它是生长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中的文化,而不是离开了自然、完全人为的文化。中国的哲学、美学和整个艺术都必须放在这一基础上来理解。中国古典的哲学精神就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顺应自然……所谓神似,就是两者交融又契合的具体体现,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有机结合,而不是两种因素的机械叠加或简单拼凑。 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音乐是能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纯粹的音乐。中国传统的音乐“以和御争”,虽不能免于争,但和既是前提,也是目标与要求,万物始于和而终于和,和是发而有节的。中和的音乐表现直观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八音之和,八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各具特色,但彼此之间在同律的基础上必须互相协调、各表现乐曲的某些部分以组成完整的乐曲,在一首乐曲的演奏中,每种乐器亦各有其“分”;二是五声之合,即音程之间的关系要求和谐。三是合奏时的旋律一般是单一的,从理论上说,设若有两个以上的旋律,旋律之间行进时相互斗争则可能意味着犯上作乱。因而是有一个主次之分的,音乐的统一是建立在一个旋律的基础上,其他旋律是不能与它相争的!而只能在确保主旋律的情况下各守其“分”,由此更加陪衬和突出了主旋律!而众所周知,西方的音乐是“奏鸣曲式”的交响乐,是建立在矛盾的提出、矛盾的激化和矛盾的解决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当中,其间体现了各种力量的交叉混织与争斗。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声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是斗争所产生的”。西方的音乐思想主流是强调对立与差别,要点在于“以争统和”,在斗争的前提下建立均衡和谐,即斗争各方力量的妥协点造就了音乐的统一。在此,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较。 谱例1:(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夕阳萧鼓》的古曲) 中国艺术家对外在的描写是返还到自己内心深处,立足于内心世界的。使自己的精神更加趋于平和,宁静,作品所产生的是一种和谐。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中国古典美学有独特的理论——“意境”说,它反映了一种从有限内容进入到无限人生的整幅图景。意境既要鲜明可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又不可过于质实,读者虽可感,但又不可言。意境中的意味是丰富、深长的,景外景,象外象,只能存在于读者的脑际,并且又是多重的,这种存在于读者脑际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都是虚的。意境具有形象的鲜明性与模糊性的双重特征。钢琴演奏中,中国风格追求的“意境”是“意”和“境”取得谐和,情景交融后,在想象中呈现的状态。重直觉不重论证是意境说的根源,用文学语言描述是评论意境的传统,在中国音乐演奏中注重整体性。含蓄美,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强调分寸感,其隽永不同于西方的情绪外在、充满张力的震撼。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性、天人相类,而不是西方艺术中的激情。 谱例2:(BEETHOVEN奏鸣曲OP.111) 西方的音乐,在追溯和谐概念的产生时,以毕达哥拉斯作为源头大概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这一概念,既与他的以数为本原的自然哲学有关,也与他的“科学”研究实践有关,而且更确切地说,是与他对乐器和音乐的研究有关。按照传说,毕达哥拉斯辨认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确认了其间的关系,随后,又用不同长度的弦的振动实验发现了弦长与和谐音的关系。建立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一位研究者指出,“毕达哥拉斯学派不仅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