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共380页PPT).ppt

中国教育史 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共380页PPT).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 论道德教育 所谓教化,就是要实行普遍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其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先秦儒家曾在宗法社会复杂的人伦关系中概括出五种基本关系,即所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 董仲舒在这五种关系中突出强调君臣、父子、夫妇三种主要关系,并将先秦儒学的等级名分思想进一步强化,使主从关系更为鲜明。这就是所谓的“王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与“三纲”相配合的是“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二)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四、 论道德教育 1. 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董仲舒认为,个体行为的动机比行为的效果更具有道德价值。在法律上, 他属于“原心定罪”派,认为“志邪者不待成”,“本直者其论轻”。这种强调思想和行为动机的精神,落实到个人的道德修养上,就是要求人们心正意诚,立志做一个适合封建国家要求的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将有损封建纲常、有害封建国家利益的意念泯灭在内心萌芽状态。 (三) 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四、 论道德教育 2.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仁”是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珍视热爱的基础上的,它凸显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与权利的尊重。“义”是从封建国家的公利出发确定的行为准则,它凸显的是个人对社会及其他个体的责任与义务。 董仲舒认为,个人修养中应该特别注意“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他要求人们从尊重他人的价值与权利出发,以“仁者爱人”的情怀去爱护、关心他人,宽以容众,“躬自厚而薄责于外”。 (三) 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四、 论道德教育 3. “必仁且智” 针对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两种不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董仲舒提出“必仁且智”的命题,认为在道德修养中必须做到“仁”与“智”的统一。他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这里,他突出强调了道德修养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三) 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五、 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德性。从“独尊儒术”的思想出发,董仲舒主张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培养人才,教学内容也完全儒学化了。 他认为各经所起的教育效果不同:“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 故长于事。《易》本天地, 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六部教材都有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 教学内容 五、 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强勉努力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并不是每一项学习内容都令人感兴趣。因此,学习需要坚定的意志,应该努力,肯于刻苦钻研,这便是“强勉”。“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不论治学或是修德,都需要发挥“强勉”精神,才能达到成功。 (二) 教学方法 五、 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专心致志 无论是学习时的心境,还是平时的志向,都不能心猿意马,应该专一。 董仲舒认为,这是受天赋能力的限制所决定的,“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只有心志专一,才能保持高度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精力集中为认识深入创造条件。 (二) 教学方法 五、 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精思要旨 董仲舒认为,《春秋》乃圣人之书,文辞简约而蕴含大义,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所不包。“辞不能及,皆在于指,非精心达思者,其孰能知之。……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以适道矣。”“指”,即要旨,即所谓原则、大义。要从微言之中把握大义,需要学者精心深入思考,“得一端而多连之,见一空(孔)而博贯之”。 (二) 教学方法 5 第 五 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 一、 生平和思想特征 王充(27—约100年),字仲任,浙江上虞人。出身于农人兼小商贩家庭。王充6岁开始识字,8岁入书馆学习。他60岁时曾被扬州刺史董勤辟为从事,后转治中;63岁即辞官归家,著书、教授终生。王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教书、思考、写作中度过,生活始终清贫。到了晚年,他依然“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王充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其他都已失传。 (一) 生平 一、 生平和思想特征 1. “天道自然” 王充认为,无论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 万物自生、万物一元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天没有意志,所以不可能创造万物。天不仅不可能创造万物,而且它本身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是由“元气”构成的。

文档评论(0)

文心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