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谈论银冈书院历史绩效.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论银冈书院历史绩效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曾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历史角色。它渊源于中国文化中私人讲学的传统,同时承继了中国文化中重视修书、藏书的文化传统。和官学不同,书院不为科举而兴,而专于学术。从其中一种程度上看,这里可说是千百年来那些想拥有独立自由思想的“士”阶层发挥自己话语权的场所。一些以学术思想闻名于世的大师,充分认识到书院自由讲学的长处,都热衷于创办和复兴书院来作为他们的讲学场所,传播他们的学说和观点。即使是和今天的学校教育相比,书院也有很多值得欣赏和探究的地方,比如自由讲学、开门办学、注重学术研究等等。尽管在一些时候尤其是后期许多书院走上官学化道路,常出现背离原旨的现象,但经久的历史传统下所形成自由的学术氛围仍会使书院表现出挣脱官学樊篱的趋向。因此在人才的培养及学术传播上,书院的贡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历史上,一些著名书院往往既是学术学派的活动中心,又是地区的文化与教育中心、地方文化传播的重镇。与乡俗教化相结合,对所在地的士气民风的改善以及文化的普及起到特殊的作用。而于三百多年前,由清顺治、康熙年间流人,曾任湖广道御史的郝浴所创办的铁岭银冈书院,虽没有岳麓、东林这些著名书院的规模与名气,然对于辽北这块土地而言,不仅承载了上述这些书院的历史功能,而且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银冈书院起到了重塑铁岭的历史功效。 一、从铁岭的历史发展看银冈书院创建的历史背景分析 二、银冈书院的建立给铁岭带来的巨大影响 我们知道自古东北因地处边陲经济与发展状况与中原相比就比较落后,流人由内地谪放自古有之。而明清之际,数量大增。清初统治者为加强刚刚建立的政权,实行了一些较严厉政治措施,因文字狱或各种残酷的政治斗争与朝廷发生龃龉的文化流人大量发配到辽沈一带。中原人眼中的“极边苦寒之地”,铁岭的尚阳堡作为清代一个重要的国家监狱而接收了大量流徙“罪人”。张玉兴等人著《清代东北史》中记载:从顺治三年(1646)至康熙七年(1668)流放到尚阳堡的刑徒达3315人。这其中不乏朝廷要员、翰林巨儒和饱学之士。这一时期贬谪到奉天、铁岭一带的著名流人有号称辽北第一流人的函可和尚,有顺治朝吏部侍郎董国祥,湖广道御史郝浴,兵科右给事中季开生,河南主考官黄沁、丁澎,康熙朝的翰林院编修陈梦雷等等。而这一历史的安排“使得一批受过正规教育的文化人来到了当时尚属蛮荒的铁岭,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秉承儒家道德,贯彻儒雅风范,给往日只识战火与鲜血的焦土带来一片清新的文化气息,受到了久违的文化浸染。”流放文人的到来对铁岭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历史是个偶然,对铁岭则是历史的幸运。这些流放文人在艰苦的流放生活之余,不堕其志,刻苦自勉,著书立说,还有的授徒讲学,为当地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面郝浴可称之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人物。郝浴(1623-1683),直隶定州人,“少有异禀”,“生而机警,负异材”,年十六,即立下“澄清斯世”之志。曾大言曰:“士君子生斯世,当做天下第一流人,行天下第一流事。”顺治六年中进士,顺治七年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次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因忤吴三桂,顺治十一年“流徙盛京”。顺治十五年,在一次拜会剩人函可和尚时结缘铁岭,在铁岭南门里购地筑屋,铁岭县志对此有如下记载:“卜居于今南门内之右,筑室蛰居,不废讲学。左、戴诸子多从之游。尝自颜其室门致知格物之堂。康熙十四年,吴三桂叛清,。清廷知公忠鲠,乃召还。去时留宅作书院,留为生徒肄业之资。”这就是书院创立始末。此后300多年的时间里,书院几度兴废,几度重修,规模不断扩大,其办教之盛,影响之广,蜚声遐迩,为辽北带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文化春天。 (一)郝浴创办讲学处,为流人文化群体提供了一个论道平台,集聚了当地的文气与人气,经年之后银冈书院便成为辽东学术传播的文化中心。身为一代学者和文人的郝浴逆境之中,仍苦学不辍,“研究圣道”,招生讲学之余,著书立说,并以他的学识和修养吸引了很多同命运的流人学者。郝浴的居所,是当时众多流人聚集讲经论道的地方。左懋泰、戴国士、李呈祥、季开生、刘嗣美、董国祥等当时著名学者和文人常来这里“以诗文相唱和,以道义相切磋”。“修程居敬之学,横渠砭愚之功,常歌午夜,敲句晓天”就是当时郝浴银冈讲学处的真实写照。这些人包括郝浴均有大量诗文著作传世,影响颇广。郝浴离开后,书院曾一度被八旗兵丁所占。后经多方斡旋,终于得以恢复,并得以增修增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时值郝浴之子郝林出任奉天府尹,继升为副都御史,多次到银冈书院拜祭其父,奉天府尹及内阁大学士纷纷为为书院题词勒石,更使之名声大噪,传遍朝野。大学士黄叔琳在题词中写道:“夫孰谓非银冈之所得力者欤!公之在节具载国史,其余风遗泽,士大夫亦皆能道之。”由此可见书院之声名。1716年,时任奉天府尹的

文档评论(0)

王水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前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