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救治及护理课件.pptxVIP

休克的救治及护理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最早出现于1743年, 原意为震荡、打击 v对休克的认识: 表征水平、循环水平、微循环 水平 v现代医学的定义: v 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 是组织血 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 病理过程。 v㈠休克与血压的关系 v ●休克本质是组织器官的灌流量减少,而不仅 是血压的高低 v ● 片面追求血压的正常, 是不全面的 v ●应把着眼点放在改善微循环, 提高灌流上 v ●粘稠度越大, 流速越慢 v ●胶体的特点 v ● 晶体液可稀释血液, 改善微循环 v 泊肃叶定律: Q=K×△P×r4/ ( 8L×η) v Q为灌注量, △P为血压,r为血管半径,L为管 长, η为粘稠度 v㈠意识: 烦躁, 兴奋→淡漠, 抑制→ 昏迷 v㈡血压: 不变或稍高, 脉压减小→ 下降→测不 到 v㈢脉搏: 细速→细弱→消失 v㈣皮肤: 苍白→紫绀→淤点淤斑 v㈤尿量: 少尿→无尿 v 原发病 v 神志改变 v 肢端冰凉 v 脉快,脉压↓ v ㈠一般监测 v 1 意识表情:兴奋→抑制 v2 皮肤温度:苍白→紫绀 v3 血压脉压:正常→ 下降 v4 脉搏:快而有力→细弱 v5 呼吸:次数、节律变化 v6 体温:高低温均为不详之兆 v7 瞳孔:大小、光反射及对称性 v8 尿量:反映内脏灌注 v 1.中心静脉压(CVP) v 正常值5~10 cmH2O, 5 cmH2O: 血容量 不足 v 15cmH2O: 心功能不全 v 20cmH2O: 充血性心力衰竭 v 补液试验 v 正常值0.8~2.0 kPa v 比CVP更为精确 v SI=心率/收缩压, 正常值为0.5 v SI=1.0 相当于失血1.0L v SI=1.5 相当于失血1.5L v SI2.0 相当于失血2.0L v失血量=休克前后HCT差值/休克前HCT值×体 重×7% v 5.其它: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测定, DIC 的监测等 v原则: 去除病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 环障碍, 增进心脏功能和恢复正常代谢 v 1.休克的体位:仰卧中凹位或平卧位 v2.保持呼吸道通畅 v3.保持体温:保温但不加温,高热需降温 v4.给氧: 6~8升/分 v5.止痛, 镇静, 避免搬动 v ●输液通道: 二条以上 v ●输液种类: 晶体, 胶体 v 晶体液的特点: 既扩充血容量, 又扩张 细胞外液 v 稀释血液, 改善微循环 v 补充了钠盐 v ●输液速度: 快速输液比输液量本身更为重要 v ●输液量: 补充足够的血容量,而不是恢复失去 的血容量 v ●输液监测: 肺部情况, 心率, 尿量, CVP v 晶体胶体比例: 失血量〈20%血容量时,完全 补晶体液 v失血量20%~30%时, 1:1 v失血量〉 30%时, 1:2 v ㈢病因治疗 v ㈣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v ㈤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v ㈥改善微循环 v ㈦激素的应用 (八)防治MOF vMODS的定义: v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 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 衰竭 v近50年来,危重病的病程得以全面 地展现于临床。人们开始注意到危 重病人往往不是死于原发病本身, 而是死于多个器官或系统共同受损 的结果。 v1973年, Tilney等首次提出了“序 贯性系统功能衰竭”; vBaue (1975) 和Eiseman (1977) 正式提出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概念 。 v概念的提出试图描述这样的临床过程: 在急性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似乎与 原发病不直接相关的远隔器官的功能损 害,象多米诺骨牌一样呈序贯性发展, 而病人的死亡原因往往不能用单一器官 功能的损害来解释。 v以前曾认为,当感染发生后,机体的炎 性反应作为“抵抗能力”的主要部分与感 染进行抗衡。但忽略了烧伤、急性胰腺 炎早期无细菌感染,却出现严重的全身 炎症反应的现象。 v机体不仅是受害者,同时也是积极 的参加者。机体产生大量的炎性细 胞因子,同时机体又失去了对这些 因子的正常控制,从而形成了一个 自身放大的连锁反应,使更多的内 源性有害物质产生,引起组织细胞 功能的广泛破坏,导致MODS的发生 。 v心血管功能衰竭 v肺功能衰竭 v肾功能衰竭 v肝功能衰竭 v 胃肠道功能衰竭 v代谢功能衰竭 v凝血系统功能衰竭 v免疫系统功能衰竭 v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 v肾+肺 v呼吸+代谢 v心+肺,等等 v单系统: 25% v三系统: 85% v四系统: 100% vMOD 今 MOF (failure) v㈠钙离子拮抗剂 v 异搏停, 硫氨卓铜, 硝苯吡啶, 博思嘉 (Posicor)等 v ㈡钠洛酮 v 纯吗啡受体拮抗剂, 用于

文档评论(0)

157****4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