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域融合理论下跨文化传播接收效果研究
——以《红与黑》翻译为例
摘要:文化是一部人与人的关系史。一方面,文化凝结于人类交往的历史之中,形成
了区域内稳定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塑造了人理解世界的多元观念,形成了
人认识他人或事物的独特参照系。随着世界普遍交往的深入,传播的需要与文化的差异
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一旦被放任,往往体现为文化间主体的误读与偏见,在“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跨文化传播是通过传播的方式所形成的一种中介,其作用在于
寻求文化间的对话可能,促进文化主体间的互惠性理解,从而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世
界传播体系。
本研究认为,跨文化传播不是单向度的 “自说自话”,从传播学接收维度分析,跨
文化传播应是两种文化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化主体间增进着对彼此的理解。德
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开创了哲学解释学,并提出了“视域融合”的理论,将“理解”视作
主体间对话的中介,具体而言,“视域融合”包括两方面内涵,其一是主体间在尊重彼
此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共同意义;其二是主体间对话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语言是文化的
载体,语言的隔阂即文化间的隔阂。翻译作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既是符号系
统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主体间对话的过程。如何达成两种文化的“视域融合”,是翻译
视角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法国文学名著《红与黑》的汉译本为例,
通过例句的文本分析,结合 “视域融合”理论,展现文化符号系统的转换逻辑规律;联
系当下的传播实践,为我国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手段。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翻译;视域融合;接收研究;互惠性理解
I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翻译与跨文化传播11
1.1 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 11
1.1.1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 11
1.1.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2
1.1.3 语言的对话即文化的对话 13
1.2 翻译:文化对话之桥梁 14
1.2.1 翻译:一种古老的跨文化传播活动 14
1.2.2 翻译的传播学特质 15
1.2.3 翻译传播中的文化误读问题 16
1.3 研究案例简介 17
1.3.1 《红与黑》简介 17
1.3.2 《红与黑》的研究价值 17
第二章 视域融合:文化主体间的对话19
2.1 跨文化传播的 “理解”问题 19
2.1.1 从 “认知层次”到 “理解层次” 19
2.1.2 从 “效果研究”到 “接收研究”21
2.2 “视域融合”理论与《红与黑》翻译传播22
2.2.1 哲学解释学简述23
2.2.2 前见:《红与黑》翻译传播中文化误读的原因24
2.2.3 视域融合:《红与黑》翻译传播中的文化对话25
第三章 《红与黑》译本中的“视域融合”分析28
3.1 “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接收过程28
3.2 《红与黑》翻译传播中译者促进 “视域融合”的策略29
3.2.1 “内容意义”的 “视域融合”:寻求 “共同经验范围”29
3.2.2 “关系意义”的 “视域融合”:创制文本的 “召唤结构”31
第四章 “视域融合”与我国当下的跨文化传播实践34
4.1 作为翻译传播规律的译者主体性 34
4.2 新媒体语境下我国跨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35
4.2.1 传播主体单一36
4.2.2 传播内容多元性不足36
4.2.3 传播新技术的使用不足37
4.3 新媒体语境下我国跨文化传播问题的解决路径 37
4.3.1 扩展跨文化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37
4.3.2 寻求与受众的文化共鸣 37
4.3.3 综合利用新兴传播技术 38
4.4 “视域融合”理论为我国跨文化传播带来的启迪38
4.4.1 坚持 “文化自信”38
IV
“视域融合”理论下跨文化传播接收效果研究-以《红与黑》翻译为例
绪论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大变局”。对于各国而言,如果只注重经济层面的“唇
齿相依”,却忽视了文化层面的包容与理解,潜在的矛
文档评论(0)